穿湿衣服似的,浑身不得劲。”
“老祖宗的智慧不能丢啊!”岐大夫叹了口气,“《脾胃论》里说‘脾病则五脏六腑、四肢皆不得营运’,脾胃是后天之本,它一罢工,全身都跟着遭殃。等您这湿去脾健了,咳嗽、便秘都会好起来。”
送走陈大爷时,雨势渐渐小了。岐大夫望着檐角滴落的水珠,对小王说:“你看这梅雨,来得急去得慢,就像现代人的脾胃病,多是生活习惯慢慢攒下的。开胃进食汤看似简单,实则暗含补泻兼施、温清并用之理,关键在于辨明‘虚’与‘滞’的主次,就像治水,既要有堤坝固护,也要有河道疏导。”
尾声:药香里的光阴
暮色渐浓时,岐仁堂的药煲还在咕嘟咕嘟响着。晓雯发来微信,说母亲今天喝了小半碗小米粥,没再泛酸水;刘女士则拍了张照片,餐桌上的小男孩正捧着碗喝药,嘴角还沾着药渍,却笑得露出了豁牙;陈大爷的儿子打来电话,说父亲喝了头煎药就排了大便,肚子没那么胀了。
岐大夫靠在藤椅上,翻着本线装的《本草从新》,书页间夹着片干枯的藿香叶。窗外的梧桐叶被雨水洗得发亮,药香随着晚风飘出巷口,与远处小吃摊的油烟味、居民楼的饭香混在一起,成了这座老城最寻常的气息。
他想起年轻时跟师父学诊的日子,也是这样的梅雨季,师父指着药柜说:“凡人之病,十有八九与脾胃相关。治脾胃如治水,太燥则枯,太湿则烂,须得温清相宜,升降有度。”
如今,那排药柜已跟着他三十余载,抽屉上的铜环被磨得发亮。而开胃进食汤的故事,还在这巷尾的药香里,随着一帖帖汤药,流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化作饭桌上的欢声笑语,或是病榻前的渐愈佳音。就像《黄帝内经》里说的“有胃气则生”,这人间烟火气,终究要靠脾胃这口“锅”,慢慢熬煮出来。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岐大夫的悬壶故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