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药时,岐大夫特意多抓了两把:“头煎水要浸过药面三指,武火煮开后转文火炖一刻钟,二煎文火煮十分钟就行。喝的时候要温温的,像给脾胃盖床小棉被。头三天先喝半碗,让脾胃慢慢适应。”
晓雯接过药包,指尖触到纸包上的温度,忽然红了眼眶:“前几天看西医,说是什么‘化疗后胃肠功能紊乱’,开的药吃了更难受……还是您说得明白,这药闻着就觉得舒坦。”
岐大夫摆摆手:“脾胃是后天之本,就像家里的米缸,缸底空了,再好的补品也填不进去。等这几服药下去,能吃半碗面了,再给您换健脾膏方。”
送走母女俩时,竹帘外的蝉鸣似乎柔和了些。岐大夫望着药柜上的铜葫芦,喃喃道:“《脾胃论》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这化疗伤脾,恰似猛火攻釜,哪能一味用泻药呢?”
二、夏令营后的酸梅汤
一周后的清晨,岐仁堂来了位穿荧光绿运动服的妈妈,怀里抱着个蔫头耷脑的小男孩。孩子约莫七八岁,嘴唇干裂起皮,头发像一丛乱草,见了穿白大褂的岐大夫,竟把脸埋进妈妈怀里直哼哼。
“岐大夫,快给我们看看!”刘女士急得直搓手,“刚从夏令营回来三天,天天喊肚子胀,昨天晚饭吐了一桌子,全是没消化的零食。幼儿园老师说他午睡时总趴着,说心口‘烧心’。”
小男孩突然抬起头,嗓子哑哑地说:“就是喉咙到肚子那儿,像有团火在烧,不想吃饭,就想喝冰可乐。”
岐大夫蹲下身,摸了摸孩子的额头,不烫。又翻开眼睑看看,结膜有些淡红。“夏令营里是不是吃了不少油炸食品?是不是还喝了很多甜饮料?”
孩子猛地点头,又赶紧摇头,被妈妈在后背拍了一下:“老实说!老师发的薯片全吃完了,还跟同学换了巧克力,每天至少两瓶冰红茶!”
“典型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岐大夫站起身,走到诊桌前铺开脉枕,“《素问·痹论》讲‘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小孩子脾胃像刚发芽的小苗,哪经得住这么折腾?就好比往小陶罐里猛塞东西,塞得太满,自然要往外溢。”
他让孩子伸舌头,那舌头红得像熟透的草莓,舌苔中部厚腻发黄,凑近能闻到淡淡的酸腐味。“你看这舌苔,就像锅巴糊在了锅底,里头的食积化热了,所以才会觉得烧心。摸摸肚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孩子刚被触到胃脘部就“哎哟”叫了一声,腹肌绷得紧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