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小陈忍不住问:"师父,当初为啥不用止血药,反而先补气温阳?"
岐大夫正在整理药斗,闻言停下手:"你看那血崩,就像堤坝决口。要是只知道拿土去堵,堤坝不牢,堵了这里塌了那里。但如果先把堤坝的根基筑牢(补气),再把周围的泥土夯实(温阳),水自然就归了河道。《金匮要略》里说'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也是这个道理——治血先治气,治虚先治寒。"
窗外的雨早已停了,梧桐巷的居民陆续出来晒太阳。李建军五金店的卷帘门哗啦升起,刘小芸在门口摆了盆刚买的菊花,金黄的花瓣上还挂着露珠。她抬头望向岐仁堂的方向,想起那晚濒死之际,仿佛有股温热的气流从丹田升起,顺着经脉游走全身,就像寒冬腊月里突然抱上了个暖炉,而那暖炉的火种,正是岐大夫手里那碗浓黑的参附汤。
梧桐巷的阳光透过叶隙,照在岐仁堂的药柜上,"附子"药斗旁的标签微微发亮,上面写着《本草汇言》的批注:"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而在不远处的五金店里,李建军正给妻子倒着刚熬好的三黑粥,蒸汽氤氲中,刘小芸的脸颊渐渐有了血色,就像被重新点燃的烛火,在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血崩之夜后,终于重新照亮了这个小家的清晨。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岐大夫的悬壶故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