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仁堂春诊:寒食风波里的腹痛谜案
楔子:清明雨里的急惊风
云港市的清明总带着水汽。今年的雨尤其缠绵,从凌晨就淅淅沥沥下着,把青云巷的青石板浇成了墨色。岐仁堂的铜铃在雨幕中突然急响,惊飞了檐下躲雨的燕子。推门进来的女人怀里抱着个男孩,塑料雨衣上的水珠滴在青砖地缝里,汇成蜿蜒的水痕。
"岐大夫!快看看我家小乐!"女人声音发颤,怀里的男孩约莫十岁光景,小脸埋在她肩头,身子弓得像只虾米。他叫潘小乐,住在巷尾的别墅区,打小就爱喊肚子疼,可这回不一样——刚才去郊外墓园祭祖,回来路上突然疼得直冒冷汗,小脸白得像宣纸。
岐大夫推开正在包扎的艾叶,镜片后的目光沉了沉。他看见小乐裤腿上沾着泥点,雨靴里还渗着水,显然是冒雨赶路了。"怎么个疼法?从哪儿开始的?"他摸出脉枕,先看孩子舌苔——舌质淡白,苔白厚腻,像铺了层未化的霜。
"就这儿,肚脐眼上边儿。"小乐被母亲放到诊床上,手指着中脘穴的位置,声音细若蚊蚋,"早上在墓园吃了冷粽子,又喝了冰矿泉水,回来坐船时风特别大,船晃得厉害......"
正说着,小乐突然蜷缩身子,牙关咬得咯咯响。岐大夫赶紧伸手搭脉,左手寸关尺皆弦迟,如按琴弦浸在冰水里;右手寸关虚大无力,像鼓皮蒙在空瓮上。"这脉不对劲啊......"他喃喃自语,指尖在脉枕上轻轻敲击,"疼了多少年了?"
"从三岁就开始了,"潘太太绞着湿漉漉的围巾,"看过好多大夫,都说是消化不好,吃了消食片、益生菌,好两天又犯。上个月在儿童医院做了......做了那个什么镜,也说没事,就开了点调理的药。"她刻意避开西医术语,记着岐大夫说过"身体是个小宇宙,别用机器那套来看"。
第一章:寒食埋下的陈年祸根
岐大夫没接话,而是掀开小乐的衣服。孩子的小腹微微隆起,按下去软软的,可刚碰到中脘穴位置,小乐就疼得叫出声。"这里是不是总觉得凉?"岐大夫指尖停在穴位上,"冬天睡觉都得拿暖水袋捂着?"
小乐惊讶地点头。潘太太更是瞪大了眼睛:"是啊!这孩子从小就怕冷,肚子尤其怕凉,夏天都不敢吃冰的,可偏偏昨天祭祖,他爷爷非让吃那个隔夜的碱水粽......"
"问题就出在这'隔夜'上。"岐大夫走到药柜前,抓起一把党参在手里捻了捻,"《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