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后,庄先生来复诊,左下腹痞块已基本消失,饮食如常,精神抖擞。他拉着岐大夫的手,感慨道:“以前总觉得中医慢,这次才知道,不是中医慢,是没找对路子。您把我这脾虚湿困的根儿抓住了,寒热一起调,病就去得快。”
尾声:岐黄之道,在辨阴阳察虚实
送走庄先生,暮色已浓。岐大夫望着药柜上排列整齐的药斗,若有所思。徒弟小岐端来一杯清茶,好奇地问:“师父,为啥西医说的‘盆腔脓肿’,您按脾阳不足、湿热下注治就好了?”
岐大夫呷了口茶,笑道:“中医治病,不求病名,只辨病机。那庄先生虽因‘肠痈’手术,但术后发热、泄泻、痞块,皆因脾阳不足,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病位在下焦,病根在中焦脾土。就像厨房里下水道堵塞,光用冷水冲(寒凉药)没用,得先把管道里的油垢(湿浊)化开,再用热水(温阳)冲,同时疏通管道(清热利湿)。”
他指着《黄帝内经》“治病必求于本”六个字:“本者,阴阳也,虚实也。庄先生证属本虚标实,脾阳不足是本,湿热下注是标,若只治其标,不顾其本,如同扬汤止沸。用附子温阳,是补其本;败酱、红藤清热,是治其标;白术、米仁健脾,是绝其湿浊之源。寒温并用,补泻兼施,此乃《伤寒论》‘和法’之妙,亦是《金匮》治痈脓‘排脓解毒,温阳散结’之旨。”
小岐若有所悟地点头。岐仁堂外,梧桐叶上的雨珠在路灯下闪着光,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气息。中医之道,正如这夏末的雨,看似缠绵,却自有清浊运化之理,在辨阴阳、察虚实之间,透着千年不变的智慧之光。而岐大夫的故事,就像这一味味配伍精妙的中药,在申城的街巷里,悄然滋养着一方百姓的安康。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岐大夫的悬壶故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