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哎,可不嘛!做我们这行的,酒局少不了,熬夜写报告是常事,早上起不来就随便吃点面包牛奶,中午外卖快餐......"王大用叹了口气,"以前年轻觉得没事,现在真是不行了。"
"您之前吃的那些药,可曾觉得哪里不对劲?"岐大夫追问。
"要说不对劲......"王大用皱起眉头,"第一个大夫开的药,吃了就不想吃饭,口苦。第二个大夫说我阴虚,吃了滋阴的药,胸口更闷了,晚上睡觉都得半坐着,小便也少。后来又找了个大夫,说我气滞,加了好多理气的药,什么紫苏、杏仁,吃了倒是不怎么咳了,但两边肋骨胀得厉害,现在干脆尿都快没了,昨天一整天才尿了小半杯。"
岐大夫听完,轻轻摇头:"您这病,坏就坏在'见症治症'上了。咳嗽吐痰就用化痰药,发热就用清热药,胸闷就用理气药,小便少就用利尿药——这就像救火时只看到火苗,却没找到火源,甚至拿汽油去灭火啊。"
他铺开一张处方笺,边写边解释:"您看,您自汗多,动则尤甚,这是肺气虚;咳嗽发热,午后为重,这是虚热;吐痰多而清稀,是脾湿不化;食欲减退、胸膈满闷,是脾胃气机不畅;小便短少、两胁胀痛,是肝肾气化不利。这些症状看起来复杂,其实根源在一个地方——您的脾胃,就像一台老化的发动机,先出了问题。"
第二章:五行生克里的"土壤危机"
王大用听得似懂非懂:"岐大夫,您说我病根在脾胃?可我主要是咳嗽发热啊,他们都说是肺里有热。"
"这就要说到老祖宗的五行学说了。"岐大夫放下笔,端起桌上的青瓷茶杯,"《黄帝内经》讲'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胃就像大地(土),肺就像大树(金),大地肥沃,大树才能枝繁叶茂。您长期饮食不节、起居无常,脾胃这方土地早就板结了,运化不了水谷精微,反而生湿生痰。就像地里积水了,不是去疏通土壤,反而往上浇冷水(用苦寒清热),结果土壤更寒,湿气更重。"
"那后来用滋阴药呢?"王大用追问。
"脾土属阳,喜燥恶湿。您用了四物汤加知柏这些滋阴药,就像给板结的土地浇了一滩泥浆,脾胃的气机更堵了,所以胸膈满闷加重。"岐大夫指了指处方笺,"您看之前那些方子,黄芩、黄连苦寒伤脾,黄柏、知母滋阴腻脾,枳壳、青皮破气耗气——这就好比本来地里庄稼快死了,您先是撒除草剂,又浇浓肥,最后还拿锄头把地刨得更松,根都露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