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润肺而调和百脉;知母清热滋阴,针对阴虚有热的病机。后转栝蒌牡蛎散,是因津伤较甚,栝蒌根专滋肺胃之阴,牡蛎潜阳敛液,二者合用,恰合“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则。
从中医情志理论看,“惊则气乱”,气乱则血逆,血逆则脉涩。治疗上不用重镇安神之品,而以百合调脉,知母、栝蒌滋阴,牡蛎潜阳,看似平淡,实则紧扣“百脉一宗”的病机,通过调和血脉而安养心神,体现了“治脉即治神”的高明思路。
【尾声·老槐树下的百合新苗】
半个月后,晓雅妈带着一篮自家种的青菜来谢岐大夫,说晓雅不仅病好了,学习也跟上了,还主动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岐大夫看着院角新栽的百合苗,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笑着对小顺子说:“你看,这百合苗刚栽时也蔫蔫的,只要根扎稳了,水肥跟上,自然能亭亭玉立。人也一样,只要脏腑调和,情志舒畅,病邪自然无隙可乘。”
小顺子似有所悟:“所以百合病的关键,还是在调心脉、和百脉,对吗?”
“对喽,”岐大夫捻起一片新鲜的百合叶,“《黄帝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说‘脉者,血之府也’。心脉调和,百脉通畅,人就像这百合一样,身姿挺拔,神清气爽。以后遇到类似的病,记住别只盯着症状,要从‘百脉一宗’的根子上找原因。”
暮春的阳光透过老槐树,在药柜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那本《金匮要略》残卷上的“百合病”三字,在药香中仿佛也活了过来,化作一株株玉立的百合,在岭南的风中轻轻摇曳,诉说着千年不变的岐黄智慧。而岐仁堂的故事,就像这百合的根系,深深扎进市井街坊的生活里,在每一次望闻问切中,传递着草木与生命的和解之道。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岐大夫的悬壶故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