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大夫再看晓雅的舌苔,舌红稍减,脉浮数略平。他点点头:“百脉之气开始舒展了,但阴伤未复,虚热仍在。”又开了一剂百合知母汤,剂量不变。
第三日复诊,晓雅一进门就小声喊了句“岐大夫”,虽然声音嘶哑,但清清楚楚。她的颈项已经能完全竖起,左右转动也基本正常,只是眉头还带着几分愁容,摸着喉咙说:“口干,想喝水,喝多少都不解渴。”
岐大夫见她舌尖红得更明显,舌苔依然光剥,便换了方子:“栝蒌牡蛎散。栝蒌根四钱,牡蛎五钱(煅,研末)。”
“这次怎么换方子了?”晓雅妈有些疑惑。
“你看孩子现在口燥大渴,这是阴伤更甚,津液耗损了。”岐大夫解释道,“《金匮要略》里说,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栝蒌根(天花粉)能清热生津,止渴润燥,《本草纲目》说它‘降火润燥,治消渴’;牡蛎煅后能收敛阴液,潜镇虚阳,两味药一润一收,既能滋燥,又能防止阴液继续耗散。”
他特意交代:“牡蛎要打碎先煎半个时辰,再下栝蒌根,煎好后取汁,加少许蜂蜜调服,口感好些。”
【第三幕·百脉调和后的浅笑】
【城乡调理·从药罐到粥碗的过渡】
三日后,晓雅再来时,已经活蹦乱跳了,脖子活动自如,说话声音清亮,只是还有些挑食。岐大夫见她舌苔渐生薄白,脉数已平,便开了个食疗方:“用百合五钱、莲子三钱、粳米一两,煮成粥,加少许冰糖,每天早晚吃一碗。百合宁心,莲子健脾,粳米养胃,既能巩固疗效,又能滋养身体。”
他又叮嘱晓雅:“以后遇到害怕的事,别硬扛着,要学会说出来。你看这百合,花瓣层层包裹,就像人的心要有所防护,但也不能包得太紧,不然气就憋住了。”
晓雅似懂非懂地点头,嘴角露出了腼腆的笑容。晓雅妈掏出红包要谢岐大夫,被他摆摆手挡了回去:“快收起来,孩子好了比啥都强。回去后让她多晒晒太阳,跑跑跳跳,少年人阳气足,病邪自然不敢靠近。”
【医理点睛·从“百脉一宗”到情志调摄】
此案的核心在于“情志伤脉,百脉失调”。《金匮要略》言百合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所谓“一宗”,即心脉为诸脉之宗,统领全身气血运行。晓雅因惊吓导致心脉逆乱,进而影响百脉,出现“欲卧不能卧,欲言不能言”的怪症,此即“百脉皆应心脉”的体现。
百合知母汤中,百合色白入肺,肺朝百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