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岐仁堂的晨雾
岭南的五月,晨光总带着三分湿气。岐仁堂的木门刚吱呀推开,檐下铜铃便叮铃作响,惊飞了老槐树梢的雀儿。岐墨轩大夫穿一身青布褂子,正往药碾里倒新采的茯苓——那茯苓生得圆滚,外皮裹着褐黑的粗皮,剖开后却是羊脂般的白肉,凑近能闻见泥土与草木混融的清芬。
“岐叔,今儿这茯苓品相真好!”送药的老周挑着竹筐进门,额角还挂着山雾凝成的水珠,“岳西深山里挖的,树根底下长了三年,利水渗湿最是得力。”
岐大夫捻起一块茯苓,指尖在断面轻轻一抹:“《神农本草经》说它‘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最是调和中焦的妙药。你瞧这纹理,致密如脂,正是得土气之厚,健脾最宜。”他说话间,药碾子在青石板上碾出沙沙声响,白色的茯苓粉渐渐堆成小山,混着后院晾晒的白术香,在堂屋里漫开一层温润的药气。
正说着,门槛被轻轻叩了叩。一位扎马尾的姑娘扶着腰进来,眉头皱得像团湿纸:“岐大夫,我……我这胃胀得夜里睡不着,您给瞧瞧?”
【第一案·写字楼里的“气球胃”】
【市井场景·加班族的难言之隐】
姑娘姓林,在附近写字楼做财务。四月报税季忙得脚不沾地,常是对着电脑到后半夜,饿了就叫外卖汉堡薯条,渴了灌冰可乐,久而久之,胃脘就像塞了个漏气的气球,整日胀鼓鼓的,到了夜里躺平,那股子浊气直往嗓子眼儿顶,眼睛瞪着天花板到天亮。
“从前吃点胃药还能压下去,现在吃啥都没用了。”小林说着,下意识按住上腹,“昨晚实在难受,起来在屋里走了半宿,同事说您这儿看脾胃最灵,我赶紧请了假过来。”
【望闻问切·舌苔里的痰湿密码】
岐大夫让她伸舌头——那舌苔白腻得像铺了层薄霜,舌边还有明显的齿痕。再切脉,右关脉沉滑得厉害,指下如同摸到滚动的珠玉。他又轻轻按了按她的胃脘,小林立刻“哎哟”一声:“就这儿,硬邦邦的,跟揣了块石头似的。”
“《黄帝内经》讲‘胃不和则卧不安’,你这病根子在脾胃。”岐大夫放下脉枕,慢慢摇着檀香扇,“长期饮食不节,饥饱无常,又好食肥甘生冷,脾胃运化失司,水谷不化精微,反成痰湿,阻滞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如今痰湿壅滞,清气不升则头晕乏力,浊气不降则胃胀难眠,这叫‘痰湿中阻,气机壅滞’。”
他指着药碾里的茯苓粉:“你看这茯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