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外头文官们的奏章极陈宦官之害,而皇帝多半置之不理,人,有的时候就是屈从于感情和自己的认识,在皇帝眼前,这些阉奴恭恭敬敬,一呼百诺,凡事也为他着想。而且,是他的家奴,一旦犯错,可以随意处置,种种便宜,使得宦官权势稳中有升,以实际的情形而论,其实内监之权已经在外朝之上,但现在有一个张佳木,所以凡事被遮掩了。
以内监们的内心来说,自是视张佳木为生死仇敌。
宫中有内书堂,已经颇有宦官拿张佳木类比比较,得出的结论,自然是大为不妙,甚至引发惊恐。
在这件事上,宦官已经与皇太子结成同盟,只是把皇帝蒙在鼓里。
此时听得皇帝的话,太子自是不服。
他却不懂,为什么要撵京中武官走,一年百万金花银,供养这些武官足矣,皇家的钱养武官,就是大户人家养的护院,关系到主人整个家族的安危,花上些钱,又如何?
皇帝的忧心忡忡是从财政出发,所以主动问计李贤和张佳木,如何处置京中武官过多的问题。
在历史上,李贤的回答就是分流。
而皇帝的回答则是此事难办。
李贤再答:徐徐图之。
皇帝会意,答:凡事以安静为主,不可引发动乱。
君臣之间,颇具默契,就是在这对答之中了。后来终天顺八年时间,分流加上淘汰,财政上自是缓解许多。
当然,积攒下来的财富,也是十之八九被后来的皇帝,也就是现今的皇太子给挥霍一空,至孝宗年间,积重难返,有十八年休养生息,但国家仍然处处漏气,想恢复元气,难矣哉。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