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青铜刻刀,刀尖蘸上浓稠如血的朱砂。他的手腕沉稳如山,刀尖在素帛上落下第一笔!
不再是楚篆的圆润飘逸!李斯的刀锋,带着法家特有的森严与秩序,如同金戈铁马,在素帛之上纵横捭阖!横如泰山压顶,竖如擎天巨柱,折如金戈交击!一个全新的、属于大秦帝国的“仁”字,在他那灌注了法家意志的刀锋下,迅速成型!
这个秦篆“仁”字,结构方正,棱角分明!线条刚劲如铁画银钩,转折处锋芒毕露!原有的“人”形偏旁被极度简化、几何化,失去了人的柔和与情感,更像一个僵硬的符号!而另一部分,则被刻意强化了“二”的形态,象征着等级与秩序!整个字,透着一股扑面而来的、冰冷而强硬的律法气息!仿佛在无声地宣告:仁,不再是发自内心的爱人,而是必须遵从的、由上而下的、刻板冰冷的法条恩赐!
“法度之下,方有秩序之仁。” 李斯刻完最后一笔,刀尖离帛。他审视着这个全新的、属于秦帝国的“仁”字,眼中流露出法家信徒特有的、对秩序与掌控的满足感。这个字,将随着他的字书,刻入成千上万的学童简牍,烙印在帝国每一个角落!
“廷尉大人,” 一名身着博士官服、但脸色苍白、眼神惶恐的中年儒生(伏生,历史上曾藏《尚书》),被两名郎卫“请”入秘阁,颤抖着行礼,“下官…下官奉命前来,协助…协助甄别、校订收缴之简牍…”
李斯没有抬头,目光依旧停留在自己刻下的“仁”字上,声音冰冷如铁:“伏生博士,你精研六国文字,尤善齐、鲁古文。很好。本官命你,即刻起,带领兰台所有博士、书吏,将收缴之所有简牍帛书,凡其文字、文法、章句、义理,有丝毫悖逆秦法、非议朝政、推崇分封、鼓吹仁义、或与陛下所定秦篆不合者…”
他顿了顿,刻刀在指尖微微转动,寒光闪烁:
“…无论其是否儒家经典,无论其是否先贤遗泽…皆以朱笔——圈出!凡被圈出之篇章、字句、乃至…单个文字!皆需登记造册,注明出处、藏者!其载体,无论竹简、木牍、帛书、甲骨…皆需就地焚毁!片简不留!其思想,无论孔孟、老庄、墨翟…凡与秦法相左者,皆需在《仓颉篇》注疏中,以法家精义——批驳!剿灭!”
“焚…焚毁?!” 伏生身体剧震,脸色瞬间惨白如纸!他难以置信地看着李斯,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先贤典籍,“廷尉大人!此…此乃千年文脉所系!先圣心血所凝!岂能…岂能付之一炬?!《诗》、《书》何罪?!百家何辜?!大人!求大人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