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在昏黄灯光下清晰可见,如同饱经沧桑的伤疤。鼎身古朴厚重,却再无昔日君山祭礼时那沟通天地的堂皇光晕,只剩下一种沉沉的、如同山岳般的死寂。
“仔细些!军师有令,勘测每一道裂痕!感受鼎内是否有微弱能量流转!尤其…留意是否有与襄阳地脉相关的特殊印记或残留气息!”邓义压低声音,神情凝重。
老工匠们屏住呼吸,如同朝圣般围拢上去。他们拿出特制的、镶嵌着水晶放大镜的窥管,点燃更明亮的牛油灯,一寸寸、极其小心地探查着鼎身的每一处细节。粗糙的手指带着匠人特有的敏锐触感,轻轻拂过冰冷的青铜裂痕,闭目感受着。
时间在寂静的地窖中缓缓流逝。只有工匠们细微的呼吸声和工具偶尔触碰鼎身发出的轻响。
“邓大人…”一位姓赵的老匠师忽然直起身,声音带着一丝惊疑不定,指着禹鼎鼎腹靠近鼎口处的一道较深的裂痕内侧,“您看这里!”
邓义连忙凑近,借着赵匠师调整好的强光窥管看去。只见在那道裂痕深处,靠近鼎腹内壁的地方,极其细微地粘附着一小撮…近乎透明的、闪烁着极其微弱七彩光晕的…尘埃?这尘埃极其细微,若非窥管放大和特定角度下的反光,肉眼几乎无法察觉!
“这是什么?”邓义心头一跳。
“不像是青铜锈蚀…也不像祭坛残留的灰烬…”赵匠师眉头紧锁,眼神充满困惑,“倒像是…某种晶石被极致高温焚化后残留的…最精纯的微粒?但又感觉…不太一样…里面似乎…有某种极微弱的…脉动?”
脉动?邓义心头猛地一震!联想到诸葛亮之前那近乎荒谬的念头,一个让他头皮发麻的猜测瞬间成型!难道…这真是…?!
“快!看看安南鼎!”邓义声音都变了调。
工匠们立刻转向安南鼎,同样用窥管仔细探查裂痕深处。半晌,负责安南鼎的老匠师摇摇头:“安南鼎裂痕内…并无此物。只有…更纯粹的青铜死寂。”
只有禹鼎有!邓义的心跳加速。他强压着激动,对工匠们低声道:“今日所见,尤其是禹鼎裂痕内这‘星尘’之事,列为绝密!不得对任何人提起!继续勘测!重点感受禹鼎内部的能量流转情况!”
他转身,几乎是跑着冲出了地窖,直奔帅府内室!他要第一时间将这天大的发现禀告军师!无论那“星尘”是什么,这绝对是沟通残鼎的关键线索!
巴陵城外,魏延押送着伤兵和装载着烈士遗骸的马车,缓缓行进在泥泞的官道上。队伍气氛肃穆悲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