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人心,则荆州士民,必望风景从!取襄阳,控江陵,顺流而下,则江南半壁可图!刘晔庐江弹丸之地,届时或可传檄而定!”
刘备听得眼中异彩连连,抚掌赞道:“元直真乃吾之子房也!此策深合吾心!”他起身,对着徐庶深深一揖,“荆襄大业,全赖先生谋划!”
徐庶连忙还礼:“此乃庶分内之事。”他顿了顿,又道:“然刘晔处,亦不可全然不防。可多派细作,探听其虚实,尤要留意其身边那青衫文士(荀彧)与少年(陆逊)之动向,以及……那能轰沉楼船的巨炮所在!”
庐江,太守府书房。
诸葛亮将一份密报置于案上,羽扇轻点“新野刘备”四字,神色凝重:“刘玄德,非池中之物。其入新野,如龙归大海。徐元直之谋,更是老辣深沉。其志,绝不止于新野一隅,而在整个荆襄!”
刘晔靠坐在软榻上,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已恢复了往日的锐利与深邃。心口伤势未愈,但那股萦绕不散的阴寒与虚弱感已大大减轻。荀彧静立一旁,魂体依旧淡薄,却不再像之前那样仿佛随时会消散,显然华佗之术与玉玺的缓慢滋养正在起作用。陆逊则伏案疾书,整理着各方汇集的情报。
“刘备以仁厚示人,善养士卒,更有关张熊虎之将。”刘晔的声音带着重伤后的沙哑,却异常清晰,“如今又得徐庶为谋,如虎添翼。其固本、揽才、结援、伺机之策,步步为营,直指刘表身后荆州权柄。好一个‘静待时变’!”
“然其策有一破绽。”诸葛亮羽扇一顿,指向舆图上“江夏”的位置,“黄祖。”
“黄祖此人,刚愎残暴,守成有余,进取不足,更与江东有杀主之仇(孙坚)。刘备欲借其力牵制蔡瑁,想法不错。然黄祖岂是甘为人所用之辈?且江东孙权,为报父仇,必欲除黄祖而后快!此处,便是我庐江可做文章之地!”
刘晔眼中精光一闪:“孔明之意,是驱虎吞狼?或……火中取栗?”
诸葛亮微微一笑,智珠在握:“驱虎吞狼,尚显被动。我意,主动入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其一,遣使密会黄祖。不必言结盟,只陈说利害:蔡瑁欲除他久矣,刘备受刘表信任,屯兵新野,其势渐大,若与蔡瑁联手,江夏危矣!而我庐江,愿为其后援,提供军械粮草,共抗外敌(明指蔡瑁、刘备,暗含孙权)。黄祖性疑,必对刘备更加忌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二,将刘备在新野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