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济格蹲在篝火旁,手里攥着个窝头,看着那些昔日的奴才围着篝火跳舞,忽然觉得这年过得虽怪,却比在辽东时踏实。
至少今晚不用琢磨打仗,不用提防谁捅刀子,啃完这口窝头,明天接着抡镐头就是。
这大明的矿场竟也分三六九等。
马科他们所在的是一等矿场,听说往下还有二等、三等、四等,兑换吃食的比例一级比一级低;
到了四等矿场,好多东西压根换不到,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这规矩全是大明皇帝定的,想法透着股让人捉摸不透的狠劲。
听说但凡闹事、暴乱的矿工,立马就给降等级,最低等的四等矿场,直接往沙漠里送;
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兑一次粮,给的全是些预制的干粮,能填肚子,半点滋味没有,更别提什么享受了。
但朱有建也留了条活路。
除了四等矿场的矿工几乎是干耗着,其他等级的都能靠表现升级。
主犯被扔在四等,从犯可能分到三等或二等,只要肯卖力干活、表现好,就能一点点往上挪。
最让人动心的是,一等矿场里表现拔尖的,最后能脱了矿工身份,当佃户,享受大明佃户的所有好处——
只不过未必是在大明本土,听说是往“永乐大陆”、南洋诸岛,或是西洋那些地方安置。
更绝的是,不会把同一族群的人搁在一处。
世界这么大,撒出去安置,谁也别想抱团生事。
马科啃着窝头,听工长说这些时,心里头暗暗咋舌:
这皇帝的心思,比矿道里的拐弯还多,可细想想,倒也没什么不公平的;
肯下力气的总有盼头,想闹事的自有地方治着。
篝火噼啪作响,映着众人脸上的光,有对未来的期盼,也有对眼下的踏实。
不管将来是去南洋当佃户,还是在矿场里接着抡镐头,至少现在,多干一点,日子就宽裕一点,这就够了。
深秋的风卷着沙尘掠过山西大地,高起潜勒住马缰时,靴底已积了层薄薄的黄土。
他身后的增雨队员们扛着各式器具,粗布衣衫被汗水浸得发亮,唯有望向天际的目光始终紧盯着那片灰沉沉的云——
这已是他们在三晋大地追云逐月的第三个月,从雁门关到太行麓,什么样的怪天气没遇见过?
初到蔚州时,日头如流火,晒得脸皮疼。
队员们趴在山坳里数过云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