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让这些人饿死,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安心为大明的复兴出一份力。
再者,谈及钱财一事,山东那三位藩王,再加上诸多郡王,以及当地的地主富户、官员士绅们积攒的财富,眼下基本上都落入了流寇之手。
粗略估算下来,这笔财富怎么也得有五千万两白银之巨。
朱有建心里头其实很想把这些钱一股脑儿都装进自己腰包,毕竟大明的工业发展正眼巴巴地指望着这笔资金注入,重建大明海军舰队更是离不开这笔雄厚的财力支持。
哪怕局势恶化到京城都守不住的地步,退而求其次,跑到青岛去搞建设,同样需要大笔的钱财作为支撑。
虽说朱有建有这样的念头,可他也清楚,孔府的钱财估计是得还回去。
那衍圣公家族,向来有着极为敏锐的警觉性,一家老小未雨绸缪,早早地直接逃进了登州府,凭借这一明智之举,成功躲过了流寇的屠戮。
至于外界传言所谓孔府珍贵典籍被烧毁一事,这不过是东昌官府的一厢情愿罢了。
人家孔胤植精明着呢,连沉重的石碑都扛走了,除了那些带不走的房屋建筑物、田地以及大件家具,其他但凡能搬得动的东西,一样都没有落下。
而且,从头到尾,他们压根儿就没考虑过要不要通知官府和藩王一声,只顾闷头自保。
他们选定的迁移路线,与流寇奔赴徐州的路径大部分重合,为求稳妥,选择了进入莱州府的最短路径。
进入莱州府后,他们马不停蹄,连停留都不敢,直接朝着威海的分家奔去。
当流寇一路打到青州时,孔家早已安然抵达威海,在这些年躲避流寇与鞑子的频繁侵扰中,他们早就跑出经验来了。
在孔家人看来,如果连登州府都无法保证安全,那还不如直接就投降算了,反正只要对手不是流寇,向谁都可以递上降表。
就事论事而言,评判孔家世修降表这件事的是非对错,确实不太容易。
毕竟,孔家递降表向来只认皇帝,有着他们自己的一套准则。就
拿李自成来说,倘若他未曾建立政权、正式称帝,即便孔家一路南逃,也断不会轻易向其投降。
再看多尔衮入关之后,孔家递上降表,名义上可是冲着顺治皇帝去的,反正他们秉持的原则就是只认正统皇帝,不认割据一方的首领。
这事儿追根溯源,主要还是在宋朝那会儿闹出来的乱子。
当时,衍圣公选择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