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嗦,这可不敢有半点马虎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虽说如今大明境内四处都是起义军闹腾得欢,可皇城根儿底下,到底还是大明最有威严的地儿。
崇祯皇帝虽说性子有些急躁,时常朝令夕改,把大臣们折腾得苦不堪言,但其威严仍不逊色于开国那几代君主,京城百姓对皇家敬畏有加,仿若面对神明。
况且这两日,皇城内外豪门大户频繁走动,各方有头有脸的势力都跟商量好了似的,小动作不断,仿若暗流涌动的江湖。
酒楼里平日里就高朋满座,如今更是人来人往,行色匆匆,仿若赶集的闹市。
武勋们的府邸门前,私兵们个个磨刀霍霍,严阵以待,那股子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浓得都能攥出水来,仿若暴风雨前的宁静。
高门大院里,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大人物们,带着一群随从吆五喝六,好不热闹,仿若得胜归来的将军。
又听闻宣府已然落入闯军之手,甭说是精明的生意人,就是街头巷尾的普通百姓,都嗅出了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仿若闻到了战争的火药味。如今皇宫内订席,这不明摆着要有大事发生嘛!
谁能料到,就在文武勋贵和富商们忙得晕头转向、焦头烂额之际,皇帝却优哉游哉地惦记着开荤,而且还不是自个儿吃独食,是要让整个后宫都沾沾荤腥。
可恰恰是皇帝这看似不合时宜的举动,反倒让文武勋贵们愈发忙碌起来。
为啥呢?
他们心里琢磨着,皇帝这会儿还有心思大鱼大肉,想必是对收复失地胸有成竹啊!
这么一来,圣旨里那些让大伙发财致富的条款,肯定不是随口一说,是要玩真格的。
于是,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大人物们,吃午饭的时候哪还有心思坐下慢慢品,左手抓着馒头,右手夹着咸菜,风卷残云般往嘴里塞,吃得那叫一个潦草,仿若饿了三天三夜的难民。
未时初,第一支百人小队跟做贼似的,偷偷摸摸出了城,紧接着,第二支、第三支……一直到二百支,全是各路人马的暗桩,他们绞尽脑汁,乔装打扮,通过各种隐秘途径出城,仿若潜伏的特务。
毕竟,谁也摸不清城内到底藏了多少贼寇的探子,万一走漏风声,这泼天富贵可就飞了,仿若煮熟的鸭子飞了。
这事儿关乎所有人的切身利益,保密自然成了重中之重,大伙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好在这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