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缺,但是深远的立意,还是让众人为之倾倒。
\n
“的确,能诗善文,潜力非凡,犹如璞玉,若是不加以雕琢,令其散发光泽,就好比明珠蒙尘,让人惋惜。”虞世南赞同道。
\n
“虞公,韩瑞乃是扬州人士。”颜师友突然强调。
\n
虞世南点头笑道:“同属江南,本是一家。”
\n
“虞公记差了,扬州属于淮南道。”孟东明说道。
\n
“某说的是古扬州,而非如今的江都。”虞世南悠悠说道:“说起来,颜学政也并非扬州人士……”
\n
要是比论清淡,身为南陈朝遗臣的虞世南,自然要高明几分,颜师友等人无语,互相观望,暗暗腹诽某人的厚颜无耻。
\n
“虞公,能否看在同是南陈一脉的份上,高抬贵手。”
\n
不像祖籍山东的颜师友,世代在扬州定居的孟东明开口了,分量自然不同,所谓的南陈一脉,指的是当年虞世南与孟东明曾经在陈朝出仕,也算是同僚,后来陈朝灭亡,虞世南归附隋朝,孟东明却选择归隐,人各有志,自然谈不上谁的选择比较正确。
\n
然而,按照儒林贤士的评判标准,在一些江南士大夫的心目中,孟东明的德行,显然稍胜虞世南。
\n
而今,明知孟东明并非故意让自己难堪,虞世南唯有苦笑道:“既然孟兄都这般说了,我岂敢不从。”
\n
意识到自己的话里暗含讽刺,孟东明连忙揖身陪罪,心胸开阔的虞世南自然不会在意,笑了笑,摆手自嘲说道:“无妨,屡为亡国之臣,苟活至今,怎怕人讥笑。”
\n
众人钦佩,颜师友笑道:“家祖先后仕于梁、齐、周,终于隋,掐算起来,亡国之数,更胜虞公。”
\n
战乱初平的时代,从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