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家前院的墙挡住了他们的风水!
人就上我家来闹腾,想让我们拆墙;我们当然不肯啦!虽然我们穷,但我们人多又有骨气——你有钱了不起啊?所以他们也不敢真和我们动手,正好看见阿柴又来我们家吃饭,于是人指着阿柴就一顿骂,说什么‘你怎么能吃别人家的饭’之类,然后就把阿柴带走锁在了屋里......
你们说巧不巧,那天晚上,来了台风,引发山洪......我们两家都给水泡了,说来奇怪,他们家虽然有钱,但造房子却不用心,垮了一半;我们要好一点,后院没了,但前院还是完整;于是他们更来劲了,水没退呢,就继续来闹腾拆墙的事情......对了,你们猜,阿柴在干什么?他从破墙里逃了出来,和我家大黑啃完同一根骨头后就一起去后院守着了!”
......
小县城还有山洪?当然是现编的,最佳编剧还能不会编故事?
这不重要。
在这之后,《误杀》拿下了最佳剪辑、最佳女配和最佳影片,最终收获四个金像奖。
颁奖台上,原本都打算好让出C给宋导演的陈燔直接抓紧了奖杯站在最中央——不装了,我摊牌了!不过宋导演也不算白来,剪辑师因为签证问题没来,他代领了最佳剪辑(原本计划好的代领人是陈燔)。
这也不重要。
媒体和网络的焦点全部集中在陈燔的那番言论上。
《明报》:“2017年香港电影市场数据显示,好莱坞影片以超过80%的票房占比形成绝对优势,全年票房前十名中仅《误杀》一部港产片入围(注:此处需核实陈燔是否为《误杀》核心主创,原表述存疑)。这一现象引发业界对本土电影生存空间的深度讨论。
市场现实与产业困境:
1,结构性失衡;西片垄断头部市场的同时,港产片年产量已跌至54部,创十年新低。影评人周显指出:香港电影的所谓独立性,本质是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混合产物。
2,生存优先逻辑: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田启文表示:"当本土电影单部平均投资不足500万港元时,讨论艺术独立性前更需解决产业存续问题。"
3,争议中的发展路径
部分从业者主张强化合拍片机制,认为"通过内地市场反哺才能重建制作体系";另有声音担忧过度商业化将消解港片文化特质。浸会大学电影学院研究显示,2010-2017年港产片中具有本土意识的作品比例从37%降至1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