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第一部长篇故事片《庄子试妻》诞生于1913年,导演叫黎民伟。他也被称为香港电影之父。(也有人叫他中国电影之父,不过对普通人来说,这位的孙女可能更出名一点,她叫黎姿。)
但这位前辈是在东瀛出生的,并非纯正港产。他还是同盟会成员,拍得故事也大多关于家国情怀,而非现在的警匪打闹。
至于说香港电影真正的起步,则要追溯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因为大家都懂的原因,上海的朱石麟、李萍倩等内地影人纷纷入港,带去了全套制片技术和商业模式。
随后又诞生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电影公司,如长城、凤凰、邵氏——他们全部有着沪上血统。
到了黄金时期,嘉禾冒头,但三个创始人却都来自邵氏。而此时的片方又被台湾资本牢牢把持。
换而言之,港圈,从来都没有绝对独立过。
至于现在么,当然严重依赖内地市场输血。
就这么一个从诞生到如今的老态龙钟,全过程几乎严重依赖地缘政治的产业,偏偏有人在探讨要维持什么独立性、纯粹性,这很可笑。
也很可悲。
陈燔压下这些杂念,接过奖杯,身体欠了欠,让自己嘴稳稳的对向奖杯:“多谢金像奖,多谢评委,多谢所有为《误杀》付出心血的同仁,多谢......黄生。”
听陈燔声调平静的粤语说着感言,梁家辉刚刚已经提到了嗓子眼的心,现在又往下放了放。
“以上这句话我已经练习好多遍,连华哥都说我讲得好棒,可以直接去TVB当主持人,可惜我会这一句而已......我这算不算出人意表啊?”
陈燔切回了普通话,看台下的配合的笑声,发现倒是不用担心大家——或者说大部分。听不懂。
于是他又继续:“我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编剧,这两个职业的工作内容,都是讲故事,正好,我也有一个故事想讲给大家。
我人生的头十八年,是在在一个小县城里过的。家里养了一条狗,叫大黑。我们很喜欢它的。虽然当时我们条件也不好,但把它喂的毛光油亮,体态健硕,谁看到都会夸一句‘是条好狗’!邻居家也养了一只,黄的,和大黑是一窝的兄弟。邻居家条件比我们强,但就是没好好养,瘦不拉几,我们叫他阿柴。所以啊,阿柴会过来蹭我家大黑的饭。大黑也照顾兄弟,没意见。于是我们和阿柴也很熟络。
后来邻居和我们闹翻了。原因也很好笑,他们家做生意的嘛,说是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