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仔细研究过商用制冷设备。
那种大型冷藏车或者医用低温保存箱的冷凝管,在特定工况下,就会结出类似的、细密的锯齿状冰晶。
有人在这里,使用过专业级别的低温设备!
是为了保存什么?
还是……某种特殊的实验?
“我们先回警局,”我当机立断,看了一眼那个仍在闪烁红点的监控探头,“这里已经不安全了。”
返回警局的路上,夜色愈发深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车窗外,路灯一盏盏闪过,灯光在黑暗中拉出一道道光影。
我坐在副驾驶,脑子里飞速运转,将天台上的线索与已知的信息串联。
神经抑制剂、低温设备、被监视的感觉、母亲旧案仓库的异动……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点,此刻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强行拉扯到了一起。
路过快递分拣站时,我想起了陈雨。
那个在调度室里显得格外心虚的女孩,那个与暗网论坛有所关联的人。
一个念头闪过,我让林疏桐在路边稍作等待,独自走向了分拣站的调度室。
现在是深夜,调度室的门锁着。
我观察了一下,是指纹密码锁。
这种锁通常会有进出记录。
我尝试联系了值班的保安,以协助调查为由,查看了近期的开锁记录。
果然,在“碎尸邮包案”案发当晚,也就是快递箱被标记“12.23”的那一晚,陈雨的指纹开锁记录,赫然存在两个小时的空白期!
这意味着,那段时间,她可能根本不在调度室,或者,有人用其他方式进入了这里。
我立刻让保安调取了调度室外部走廊以及分拣站后门附近的监控。
快进到案发当晚的那个时间段,画面中,一辆没有明显标识的白色冷链货车,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分拣站后巷,也就是临州一中废弃教学楼的正下方。
货车发动机发出轻微的“嗡嗡”声,车身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神秘。
货车停留了大约半个小时,几个人影在昏暗的灯光下忙碌地装卸着什么,看不清具体物品。
关键是,那辆货车的车尾编号被一块破布刻意遮挡了!
但我敏锐地捕捉到了它后轮碾过地面时留下的独特压痕——那种双联轮胎外侧边缘磨损不均、内侧有细微切割状痕迹的特征,与之前在“碎尸邮包案”第一个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