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可忠正的臣子亦有劝谏君王的职责,你这样完全的顺从君王,难道就正确吗?”
\n
听到朱元璋所问,李祺心中已经完全放松下来,皇帝貌似在质问,但心中对自己的回答必然非常满意。
\n
“父皇天纵,推陈出新,于大明设立科道官,风闻奏事无罪,此科道官之责,此乃一也。
\n
其二者,圣君无过,懿文太子惜哉早逝,然而太子生前朝野盛赞,乃是明君之相,此乃父皇之功,培养储君,天下又有谁能超过父皇呢?
\n
父皇既然能培养出懿文太子,那便能再为我大明选一位足以承嗣基业的君王来,是以,儿臣认为那些臣下之语,父皇一笑便可,却万万不能听其言。
\n
此乃儿臣肺腑之言,请父皇明断!”
\n
朱元璋没忍住笑了一下,他知道李祺在拍马屁,但李祺说的也都是事实,自己乃是前古未有的圣君,这件事询问臣下,的确是落了下乘。
\n
李祺心中大定,知道皇帝已经接受了自己的说辞,这番话是他百般琢磨朱元璋性格,才字字斟酌确定下来的。
\n
“秦王残暴,望之不似人君,为王尚且勉强,何况承继大统呢?”
\n
朱元璋根本就没考虑过让秦王即位。
\n
李祺早已猜到了这一幕,甚至他早就猜到朱元璋召见自己,就是为了提前打预防针,已经准备要立朱允炆。
\n
因为如今的李祺身上,主要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外戚,一个是北方文人领袖。
\n
朱允炆身边基本上全都是南方文人,诸如齐泰、黄子澄,以及朱元璋为他准备的宋濂弟子方孝孺。
\n
若是让李祺辅佐朱允炆,既可以制衡南方文人,不让他们一家独大,又可以制衡梅殷等外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