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除了粗重活儿,中医学徒得学大量的医书,分三步走,首先,背诵浅显的入门医术,大夫把一些简单处理的段落告诉给学徒,也就是一些初级的教材,内容不一,先行背诵。其次,得背诵大本医书,例如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名篇,并听师傅讲解。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它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足足有九九八十一篇。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
将书籍背熟,那时候可没有人手一本的印刷品的便利,一本医书售价高,学徒们往往要自行抄录。
学徒的第三步,跟师临诊,学习开方。并看医案。这是正规的学习中医步骤,老中医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医案是大夫的最大秘密,有病情分析、诊断的依据和开药的药方,所谓“法不轻传”,可以去看医案的学徒,基本上接近于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