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眼那片冒着最后一缕青烟的废墟,转身,湿透的袍摆扫过冰冷的泥泞,身影没入灰蒙蒙的晨霭之中。袖中的那份誊抄图,此刻重若千钧,又轻如无物。他需要面圣,立刻!
---
### 金銮殿·辰时·暗流汹涌
沉重的殿门缓缓开启,金碧辉煌的大殿内,肃立的两班文武官员如同泥塑木雕,唯有细微的呼吸和衣料摩擦声在空旷中回响,压抑得令人窒息。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绷感。皇帝高踞龙椅之上,冕旒垂下的玉藻遮住了半张脸,看不清表情,只有扶着龙椅扶手的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众卿平身。”皇帝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每一个角落。
百官谢恩起身。张廷玉位列文官之首,身着深紫色仙鹤补服,腰束玉带,神色肃穆,眼神却锐利如鹰,不着痕迹地扫过御阶下的王承恩。王承恩侍立在皇帝侧后方阴影里,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一座没有生命的石雕。
短暂的沉寂被打破。兵部尚书赵文华出列,他是张廷玉一系干将,手持玉笏,声音洪亮却难掩一丝刻意营造的悲愤:“启奏陛下!雁回关八百里加急军报再至!贼酋巴图鲁驱使我大胤子民为前驱,填壕攻城!守将李岩,优柔寡断,迟迟不敢发炮御敌,致使贼寇一度登城,守军伤亡惨重!若非戚光将军死战,几酿大祸!李岩身为副帅,当断不断,畏首畏尾,此乃贻误军机,动摇国本之大罪!臣恳请陛下,立下明旨,夺李岩之职,锁拿进京问罪!以正军法,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殿内死寂。李岩在雁回关的功绩有目共睹,但此刻兵部尚书的指控,直指其“不敢发炮御敌”,这在任何军队都是死罪!尤其涉及以百姓为肉盾这等极端残酷的战术,更是将李岩置于了不仁不义的境地。
立刻有几位依附张廷玉的言官御史出列附和,言辞激烈,痛斥李岩懦弱无能,要求严惩。
皇帝沉默着,冕旒下的目光深邃难测。
就在群情汹汹之际,张廷玉动了。他缓步出列,动作沉稳,带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沉重感,声音沉痛而恳切:“陛下,臣有本奏。”他微微躬身,继续道,“李岩副帅,少年得志,勇毅有余,然临此大节,或有不忍之心,亦是常情。兵部赵尚书所言,虽为军法,然…法理之外,亦有人情。” 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全场,将所有人的注意力牢牢抓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臣以为,李副帅虽有贻误之嫌,念其往日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