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之前这位徐典史如冰山一样的气质,他想知道这位徐典史有没有入品。
如果严格按照九品制度来看,县衙里面主簿正九品,典史却是不入流,但典史却是吏部铨选官员,这不得不说典史这个职位真的很迷。
“徐典史有没有入品?这个我还真的不知道。不过听说徐典史儒学、武学双修。”
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李逸也没有在意。从徐政身上感受到的那股气势不会作假,估计这位徐典史隐藏实力了。
傍晚,巡检司大帐内,徐政正与一位身着青色文士长衫的男子交谈,此人正是长吉县巡检司巡检张成。
张成看上去已经四五十岁,举人出身,吏部铨选官员之后到长吉县任巡检司巡检,正九品。在陈汉王朝初期,全国各地官员缺口比较大,除进士之外,举人也能得到一个比较高的官职,例如州县正职或者府衙佐贰官,这都已经是五品、六品的官员了。
到了王朝中期之后,读书人多了,选官基数大。但此时,考上进士的读书人都想留在京城,都想留在部委。毕竟在部委实习的话,机会更大,因此很多进士群体不愿意下到地方为官,特别是一些偏远地方做官。这时候举人往往就会铨选到地方做官,例如县里正职。
但基数还是太大,特别是举人群体,因此广大的举人群体就需要等吏部铨选,有职位了空缺了,有时候不是你不想去,而是能不能轮到你。到这里了举人做官就能做了吗?还是不能,吏部会对符合条件的举人群体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三等,上中下,吏部根据考核结果分配举人,上等可能去的就是较好的空缺。
张成就属于等了很多年的老举人,三十多岁中举,此后屡次考取进士不第,终于四十多岁之后接受现实,下到地方为官。
“计成,何事叫我过来啊?”
计成是典史徐政的表字,显然巡检张成对于徐政将自己从家里叫过来有些不解。
“兄长看看这个。”徐政没多言,拿出白天李逸的记事纸条递给张成。
“这,这种记事方式颇为独特啊。”张成感叹。
“兄长觉得这种记事方式如何?”
“简洁明了,这是计成你弄出来的?”
“牛家湾一个叫李逸的差役,也是读书人,我已经收在帐下听令。我想将这种记事方式呈与县尊,兄长以为如何?”
“还不急,为兄觉得倒不如先试验试验,然后再禀明县尊。”
李逸还不知道,他的这个记事方式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