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家湾一百一十户,按照国初制度,每次差役期间应该是里长带着十名甲首服差役,总计十一人。但是按照户贴黄册制度,瓦匠、木匠等匠户,也就是职业工种在黄册上是固定的,且不可更改。
例如李家是木匠,那么他们家的黄册上关于职业信息就一直是匠户。这样做在紧急征调的时候能快速的征调所需要的人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匠户而言,这就像是一道枷锁,永远的锁住了自己。
回到差役上来,匠户、驿夫等职业工种每次上面需要,那么这些人就需要去应役,这就导致了这些职业工种是没有轮流应役的可能的,这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王二所说的弓手与驿夫也是特殊的职业工种,县里征调他们,他们就必须去,不存在轮休。
“王老弟,你也知道,我们前不久才有人去服差役。”
“牛大哥,我只是传达命令。”王二理解牛大,可是他就是个传令的,他也没办法。
吃过早饭,王二在牛大家里等消息,李逸回到了隔壁,牛大转身去了村里祠堂,县里的命令是今天就要带走,这事村里不敢违抗。
祠堂里,牛家湾的里老已经在此等候,此外还有村里的老人,显然他们是得到信了。里老制度是陈汉帝国在基层统治中的重要体现,其里甲制度是中央朝廷对于基层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而言,里老是乡里被推举出来的德高望重、明辨是非的老人,按《大汉律》,里老重要职责包括教化与解决纠纷,是乡里向县里告状的前置“机构”。
比如说牛家湾牛大与隔壁邻居发生了矛盾,按照程序,首先是由里老来进行调解,里老解决不了,牛大再去县里告状。
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县一级的诉讼压力,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里老的作用也在慢慢的降低。
此时,牛家湾祠堂内老人们正与牛大他们一起商议本次应役的人选。
“我们甲的牛贵,家里已经有人在县里应役了,这次再选他们家不应该呀。”
“已经应役的人家这次就不选了,从其他人家里挑选吧!”牛大扫视了一圈,“先报一个,看看有多少人。”
“我们甲牛虎。”
“我们甲牛田。”
……
最终,报上来13个,人不够。除了15个应役差役,还有村里的弓手与驿夫,他们家人已经有人应役,这次再次征调,人家未必愿意。
牛大转头看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