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陲,云岭县。
初冬的薄雾如同轻纱,缠绕着苍翠的群山。山脚下,一片依山而建、视野开阔的巨大工地上,人声鼎沸,彩旗猎猎。巨大的奠基石覆盖着红绸,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醒目。穿着鲜艳民族服饰的乡亲们、县里的干部、风尘仆仆赶来的教育专家,还有那些闻讯而来的、眼神里充满期盼的山里娃,将工地围得水泄不通。空气里弥漫着新鲜泥土的气息、鞭炮的硝烟味,以及一种名为“希望”的蓬勃生机。
这里,是“桃源国际学校”旗舰校的奠基仪式现场。
叶无道没有站在主席台的聚光灯下。他穿着一件质地精良却样式简约的深色立领外套,像一位低调的观察者,站在工地边缘一处略高的土坡上。晨风拂过他额前的发丝,露出那双深邃如渊的眼眸。他静静地俯瞰着这片沸腾的土地,目光扫过那些挥舞铁锹的工人、兴奋交谈的乡亲、以及被老师领着、怯生生又满眼新奇地望着这一切的孩子们。
山下,由林半夏亲自踏勘选址、黄岐以紫檀算盘精确规划出的现代化药材种植基地,已初具雏形。层层叠叠的梯田如同绿色的阶梯,覆盖了曾经贫瘠的山坡。三七、天麻的幼苗在薄雾中舒展着嫩叶,生机盎然。更远处,几座融合了当地民族风格与现代元素的基层国医馆已悄然落成,淡淡的草药清香随风飘来。这是“国医下乡”二期工程在贫瘠土地上扎下的第一簇根须,是“岐黄之怒”反击后,反哺民生、夯实根基的具象成果。
“叶先生,您看!”头发花白的老县长指着工地上巨大的规划展板,激动得声音发颤,手指点向一处,“那边就是主教学楼!设计理念是‘书院入山林,文脉承古今’!还有那边,黄老规划的‘百草园’,林主任设计的‘国粹馆’!孩子们以后能学洋文,更能扎扎实实学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中医启蒙、书法、武术…一样不落!”
叶无道顺着老县长的手指望去。他的目光掠过展板上精美的效果图,落在那些轰鸣的挖掘机、喊着号子夯实地基的工人、以及扛着测量仪器的技术人员身上。夯土的闷响、机械的轰鸣、还有乡亲们淳朴的笑语,在他耳中交织成一曲远比巴黎卢浮宫的掌声更动人心魄的乐章。那是根须深扎大地的声音,是文明薪火传承的序曲,是烽烟暂歇后,他心中那片“桃源”破土而出的胎动。
他微微颔首,声音低沉而清晰:“教育是固本之基,文化是铸魂之火。根基深,魂火旺,方能枝繁叶茂,荫蔽四方。”
他缓步走下土坡,如同融入晨雾,走向工地外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