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账户,反向追踪收款方!同时,查那些账户突然多出不明来源小额资金、且持有人社会关系简单、与目标公司无直接关联的个人账户!” 这个逆向追踪的思路,如同黑暗中的探照灯,迅速锁定了一批可疑账户和关联人,大大缩小了马三的藏身范围。
* **商业逻辑,降维打击:** 他利用对商业运作的深刻理解,经常提出让警员们茅塞顿开的观点:“他们虚报出口额骗退税,但生产厂家实际出货量是有限的。查目标公司上游原材料采购!如果采购量远低于其报关出口所需,那就是铁证!”“出口退税有周期,他们需要大量流动资金垫付。查这些公司在骗税周期内的异常大额短期借贷!资金来源和抵押物可能就是突破口!” 这些基于商业本质的分析,跳出了单纯的刑事侦查视角,提供了全新的、更具说服力的证据链条构建方向。
短短一周,在陈涛高效、精准、近乎“冷酷”的逻辑梳理下,案件取得了爆炸性的进展:
* 锁定了超过二十家深度参与骗税的关键“壳公司”和主要操盘手。
* 通过“四单”破绽,固定了宏发、海昌等核心公司大量虚假贸易的铁证。
* 逆向追踪锁定了马三最可能使用的三个“安全账户”及其关联人,并初步掌握了他近期的活动规律(主要在城西老码头另一片更隐蔽的区域)。
* 梳理出一条相对清晰的资金回流路径,指向几个关键的离岸账户和境内“白手套”。
* 省厅根据这些突破性线索,协调税务、海关、银行等部门,开始对重点目标实施更精准的监控和外围调查。
陈涛成了专案组名副其实的“破案狂魔”。他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除了必要的吃饭和极短的睡眠,几乎全部精力都扑在分析和推演上。他的白板上总是画满了复杂的流程图、关联图和计算公式。他说话简洁、精准、直击要害,眼神专注得仿佛能穿透纸背看到数据背后的真相。组员们从一开始的震惊、好奇,迅速转变为由衷的敬佩和依赖。连最资深的老周,遇到数据难题时,也会客气地喊一声:“陈顾问,您帮忙看看这个?”
当指挥部的大门关上,陈涛离开那张堆满卷宗的桌子,他的气场瞬间切换。他只有一个目的地——南滨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彤彤的病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有在案件之外,陈涛才会从破案狂人化身成为一个无微不至的“绕指柔”**
在这里,那个逻辑严密、气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