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以“特别经济顾问”的身份加入“雷霆”专案组,如同在沉闷压抑的战场投入了一枚高效能的“逻辑核弹”。他的到来,瞬间改变了指挥部的生态和破案节奏。
陈涛没有办公室。他在张彤彤空着的座位旁边加了一张桌子,上面迅速堆满了专案组前期积累的海量卷宗、企业名录、银行流水、税务报表、报关单据……还有他那台运行着复杂数据模型的笔记本电脑。
接下来的七天,指挥部里的警员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心思缜密”和“逻辑鬼才”。
*** 陈涛没有一头扎进故纸堆,而是首先将专案组已有的结构化数据(企业信息、法人变更记录、税务数据、部分银行流水)导入他构建的数据模型。他利用星火科技内部用于风险控制的数据分析工具,建立了复杂的关联图谱和异常交易识别算法。仅仅两天,模型就筛选出数十家之前未被重点关注的“壳公司”和“关联人”,这些节点在资金流和业务流中充当着关键的“桥梁”或“防火墙”。他指着图谱上几个密集连接的点:“看,这个‘王海’名下有五个空壳公司,三年内与‘宏发’、‘海昌’等核心目标公司有上千笔小额转账,累计金额巨大,但每笔都低于大额监控标准。典型的‘蚂蚁搬家’洗钱!他极可能是马三这类‘影子’的‘资金池管家’!”
* **“四单”破绽,一击致命:** 他将陈涛提出的“报关单、发票、提单、收汇水单”四单匹配分析法,迅速推广到整个组。他亲自示范,拿着放大镜和尺子,一份份核对单据。他的眼睛像高精度扫描仪,总能捕捉到那些被忽略的细节:“这份提单的集装箱号,在报关单上对应的箱号,货物毛重差了1.5吨!这绝不是误差!要么货不对板,要么单据造假!”“这张增值税发票的开票单位,工商登记的经营范围根本不包括出口的所谓‘高端通讯模块’!厂家根本没有生产能力!” 一个个细微的破绽被他精准揪出,成为撕开企业伪装的有力证据。经他复核过的单据,几乎都能锁定问题。
* **逆向思维,锁定“幽灵”:** 对于追踪马三,陈涛提出了更巧妙的思路:“既然马三是‘幽灵’,直接找他人很难。那我们找他的‘痕迹’!他替人办事,必然要收‘手续费’。这种钱,金额不会太大,但支付方必然是那些需要他‘服务’的公司或个人,收款方则很可能是他控制的、或者借用他人身份的‘安全账户’。查所有与目标公司(特别是近期有关键变更或注销记录的公司)有频繁小额支出(尤其是备注不清如‘劳务费’、‘咨询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