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簌簌作响。他面前是巨大的蒸汽轮机主轴设计图。“主轴偏摆量又超标了!按这个设计加工出来,别说驱动几万吨的航母,光是它自身的震动就能把舰体震散架!”
李哲站在一旁,眼镜片上反射着电脑屏幕的冷光,上面是复杂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他紧抿着嘴唇,快速敲击键盘,调整着参数。“吴总,问题出在巨型主轴(长18.6米,重160吨)的精密加工和动平衡上。国内现有的超重型精密机床,极限加工精度只能达到XX微米,但我们的设计要求是YY微米级。而且,主轴在高速旋转下的热变形和应力释放,现有的补偿模型预测不准……”
“精度!精度是动力系统的心脏!” 吴振邦的声音带着金属般的铿锵,“心脏跳不稳,整艘船就是漂浮的棺材!老李,你带着团队,必须啃下这块最硬的骨头!没有退路!”
经过数月的反复论证、争吵、妥协、优化,“曙光”方案终于艰难地获得了高层技术评审会的原则性通过。消息传来,技术组内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但很快又被更沉重的责任取代。蓝图初定,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建造”即将开始。
**地点:渤海重工,巨大的干船坞旁。**
凛冽的海风呼啸着穿过尚未完全改造好的厂区。许明远、李哲等人裹着厚厚的军大衣,站在巨大的龙门吊下,仰望着眼前这个被选定为“辽远舰”诞生之地的庞然巨构——干船坞。此刻,它正在进行最后的适应性改造,巨大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同志们!” 一个洪亮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响起。讲话的是渤海重工的总经理,赵铁山,一个从造船工人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硬汉。“今天,我们在这里,不仅仅是改造一个船坞!我们是在为共和国的海上长城,打下第一块基石!‘901工程’正式启动!目标:‘辽远舰’!工期紧,任务重,困难前所未有!但我相信,我们渤海重工人,骨头是硬的,血是热的!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
“有!有!有!” 数千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工程师、技术人员齐声怒吼,声浪压过了机器的轰鸣,在海天之间回荡。巨大的标语在风中猎猎作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打造大国重器!”
第一块用于航母建造的特种钢板,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被巨大的等离子切割机缓缓送入。耀眼的蓝色弧光闪过,伴随着刺耳的切割声和飞溅的火星,钢板被精准地切割出第一道轮廓线。这一刻,标志着“辽远舰”的建造,正式拉开了帷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