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基地内,贺云霆将军亲自坐镇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海图上,清晰地标注着“远望号”船队的实时位置,正一点点向着象征夏国领海的那道蓝色虚线靠近。他面容瘦削,眼神却锐利如刀,连续多日的不眠不休在他眉宇间刻下深深的疲惫,但腰杆依旧挺得笔直。
“报告!航道清淤作业全部完成,水深达到安全标准!”
“报告!3号泊位加固工程验收合格,系缆桩承重测试通过!”
“报告!消防、拖轮、警戒艇编队完成最后一次联合演练!”
“报告!医疗救护、应急抢修、技术接管小组全员待命!”
“报告!气象部门最新预报,未来72小时滨城海域天气晴好,风力三级以下!”
一条条信息如同涓涓细流,汇入贺云霆面前的指挥终端。他微微颔首,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海图上那个缓慢移动的光点。
港口外围,安保级别提升至最高。便衣国安人员遍布码头和周边制高点,雷达和电子监控设备全功率开启,编织成一张无形的天网,严防任何可能的渗透、破坏或情报窃取。滨城市政府也全力配合,以“重大海上工程设备靠泊”为由,对相关区域进行了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信息管控。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高度凝聚的期待与肃穆。
**林晚晴:记录与见证**
林晚晴获得了宝贵的随官方媒体船出海迎接的资格。此刻,她站在“海巡173”号宽敞的甲板上,海风吹拂着她的短发,手中的相机镜头对准了东方无垠的海面。她的心,和远方的船队,和滨城港的灯火,和无数翘首以盼的国人紧紧相连。
她刚刚发回了一篇通讯特稿《归途:海平线上的家》,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滨城港灯火通明、严阵以待迎接“游子”的景象,以及后方无数普通人通过不同方式表达的支持与祝福。她没有直接点明“远望号”,但字里行间涌动的家国情怀和自豪感,已让无数读者心潮澎湃。她深知,当“远望号”进入领海的那一刻,她的镜头和笔,将记录下共和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瞬间。
**领海线:热泪盈眶的归家**
卫星导航屏幕上,代表船队的光点,终于无限接近那条象征国家尊严与神圣的蓝色虚线——夏国专属经济区边界线。
“船长!距离领海线… 5海里!” 航海长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大勇深吸一口气,拿起舰桥广播话筒,他的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