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的季风变得温和,如同母亲安抚归家游子的手。拖航船队——“东海号”、“定海号”、“泰山号”——牵引着沉默的钢铁巨人“远望号”,在深蓝的绸缎上划开一道坚定向东的航迹。张海生抵押珍藏换来的巨额资金如同强心剂,让船队摆脱了物资匮乏的窘境。破损的设备得到了关键性修复,“定海号”恢复了部分动力,“泰山号”的新主拖缆在阳光下闪烁着冷硬的光泽。孙建国工程师团队日夜监控着“远望号”舰体上那条被“引流冷冻焊接”暂时封住的裂缝,祈祷它能坚持到最后。船员的精气神也在林晚晴策划的“家书温暖”和充足的补给中明显提振。然而,平静的海面下,暗流从未停歇。
**暗影随行:最后的窥探**
“东海号”舰桥,雷达屏幕上,几个不起眼的光点如同跗骨之蛆,始终若即若离地缀在船队后方几十海里处。
“又是它们!” 了望哨位上,年轻水手小刘咬着牙,将高倍望远镜的焦距调到极限,“‘海狼号’、‘探针号’,还有那艘挂着蓝白旗的‘海风号’!阴魂不散!”
赵大勇船长面色冷峻。这些西方某大国的“海洋调查船”和“民间机构船只”,自打船队进入印度洋中部,就如影随形。它们时而抵近,用高精度设备扫描“远望号”;时而拉开距离,如同耐心的猎手。通讯频道里,偶尔会收到加密的、充满诱导性的信号,试图套取信息或制造混乱。更让人神经紧绷的是,高空时常有大型喷气式飞机超低空掠过,巨大的轰鸣声撕裂海空的宁静,那是战略侦察机,冰冷的镜头如同鹰隼之眼,俯瞰着这支特殊的船队。
“保持航向航速,全体人员按预案就位!记录它们每一次异常靠近的时间和方位!” 赵大勇的声音沉稳如铁,“通知‘定海’、‘泰山’,加强了望,防止对方利用小船抵近搞小动作!告诉弟兄们,我们行的端做得正,不怕看!让他们看!看到祖国的海岸线为止!”
船员们早已习惯了这些“尾巴”。愤怒被压抑成更深的专注和警惕。每一次侦察机掠过,甲板上的水手会下意识地抬头,目光中不是恐惧,而是无声的蔑视与不屈。工程师孙建国更是将关键设备的防护等级提到最高,防止可能的电子干扰或窥探。
**滨城:不眠的港湾**
万里之外,夏国滨城港。这座北方重要的深水良港,此刻灯火彻夜通明,仿佛一颗镶嵌在漫长海岸线上的璀璨明珠,为归家的游子指引着方向。但在这片璀璨之下,是高度紧张、密不透风的战备状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