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担忧’为其打上标签,试图扼杀一次正常的商业交易。这是对自由市场原则的践踏,也是对一艘无动力、需漫长改装才能投入使用的商业平台价值的误读。我们相信,商业的归商业,‘远望号’的未来,应由市场和国际规则来决定,而非地缘政治的猜忌。”
这篇报道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在国际舆论场激起涟漪。许多国际媒体开始跟进报道,客观派声音开始出现,质疑西方过度解读的声音也开始抬头。林晚晴的名字,第一次与“远望号”这个钢铁巨兽联系在了一起。她巧妙地披上了第一层“合法商业”的外衣,为这艘船和它背后的力量,争取到了一定的舆论空间和同情分。
**莫克兰,红星船厂**
寒风凛冽的黑海之滨。巨大的红星造船厂内,船坞里静静停泊着“远望号”庞大的身躯。锈迹在冬日灰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刺眼,未完成的焊接点和裸露的管线诉说着它的沧桑。
许明远和陈铮裹着厚厚的大衣,站在船坞旁的观景台上。身后跟着几名神情警惕的保镖和翻译。对面是船厂总经理伊万诺夫和一众表情复杂的莫克兰官员。
经过数轮艰苦卓绝的谈判、讨价还价、利益交换和来自夏国高层的“友好沟通”,最终合同终于敲定。此刻,是最后的签约仪式。
“陈先生,许先生,” 伊万诺夫操着带有浓重口音的英语,语气带着一丝如释重负和难以掩饰的惋惜,“‘远望号’,现在是你们的了。希望…你们能善待它。” 他拍了拍冰冷的栏杆,目光复杂地看着这艘凝结了无数苏联工程师心血的巨舰。
陈铮豪爽地在合同上签下大名,用力握住伊万诺夫的手:“放心!伊万先生!我们会把它变成东方最璀璨的海上明珠!赚大钱!” 他刻意强调着“娱乐”和“赚钱”。
许明远也签了字,他的目光则越过伊万诺夫,长久地、深深地凝视着眼前的钢铁巨兽。没有激动的话语,只有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压在心头。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买下它,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把它弄回去,才是真正的考验。他仿佛已经看到,在西方地图上那条蜿蜒曲折的归国航线上,布满了荆棘和暗礁。尤其是…那个扼守欧亚咽喉的狭窄水道——金角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
合同签署完毕。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船厂工作人员有些迟疑的动作下,缓缓升起在“远望号”最高的桅杆顶端(临时安装)。尽管寒风呼啸,那抹红色依然倔强地飘扬在莫克兰的天空下。
“走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