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欺骗,大脑的神经连接会发生实质性改变?
那具体会变成什么样?”
洛尘放大两组受试者的脑扫描图:“你看,坚持三个月‘能力肯定’的人群,大脑中与目标设定相关的纹状体区域体积增加了5%,就像城市的导航系统变得更加精密高效。”
“太神奇了!”骁睿惊叹道,突然想起什么,抓起笔在全息屏上乱画:
“我上周试了‘时间欺骗法’——把25分钟工作拆成‘挑战副本’,效率居然翻倍!
这是不是利用了意识的‘游戏化认知’?”
他调出自己的日程表,每个任务都标着“副本名称”和“经验值”,“大脑把枯燥任务识别成游戏关卡,多巴胺分泌量和玩《塞尔达》时差不多!”
洛尘忍俊不禁,调出游戏化心理学的研究数据:“剑桥大学的‘任务重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当受试者将工作报告命名为‘史诗级战役’,这就好比给大脑戴上了特制的VR眼镜,让它把现实任务编码进‘成就系统’,激活大脑的奖赏回路,工作记忆的提取效率提升41%。”
“但要注意边界。”洛尘突然调出过度自我暗示的案例,画面中一位创业者在会议室里手舞足蹈,神情亢奋,
“2024年有位创业者每天暗示‘我是下一个马斯克’,结果患上‘认知膨胀症’,决策失误率飙升60%。
这就像城市规划者盲目扩建高楼,却忽略了地基是否稳固。”
骁睿皱起眉头,神色凝重:“这么说,意识欺骗也有风险?那普通人该怎么避免陷入‘破坏性欺骗’?”
“建设性欺骗的核心是‘基于现实的认知升级’,”洛尘放大受试者脑前额叶激活异常区域,
“每个人的大脑‘抗压能力’不同,就像不同城市的交通承载量有差异,过度施压只会导致系统崩溃。
从基因层面看,COMT基因Val/Val基因型者对压力更敏感,他们需要降低暗示强度,侧重‘渐进式验证’,
比如将‘我能升职’改为‘我能完成本周方案’。”
“基因也会影响意识欺骗的效果?”骁睿惊讶地挑眉,“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吗?”
“当然,心理韧性也是关键。”洛尘调出心理弹性量表,
“建议心理韧性较低的人,先从‘环境欺骗’入手,比如调整工作区灯光为蓝色以模拟‘高效场景’,就像给城市换上更明亮的路灯,再逐步建立自我暗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