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坊有安置流民的暖棚,凭路引可领热粥!莫在街上乱晃!”语气虽冷,却也算指明了生路。
“谢…谢军爷!”庞统点头哈腰,牵着老驴,瑟缩着身子,汇入了城门洞的阴影之中。
一步踏入邺城,仿佛踏入了另一个世界!
风雪被高大的城墙阻挡在外,城内虽也银白一片,却显得井然有序,生机勃勃。宽阔的主街积雪已被清扫至两旁,露出青石板的底色。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旌旗在风雪中猎猎作响。粮店前,堆积如山的麻袋显示着存粮的丰足;布庄里,厚实的棉布、皮货挂满货架;铁匠铺炉火熊熊,叮当的锻打声不绝于耳。行人裹着厚厚的冬衣,行色匆匆,脸上虽有寒意,却无菜色,更无流民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麻木。
孩童裹得像小粽子,在街边清扫出的空地上堆着雪人,发出清脆的笑闹声。许多店铺和民居的门前、檐下,都挂着象征喜庆的红灯笼,在风雪中晕开一团团温暖的光晕,与远处大将军府方向隐隐传来的、因庆典而尚未完全散去的喧闹人声相呼应,竟将这严寒的冬日渲染出几分奇异的暖意与祥和。
“好一个邺城!好一个罗文通!” 庞统心中剧震,面上却依旧是一副冻傻了的呆滞模样。他牵着老驴,看似漫无目的地在城中游荡,那双隐藏在毡帽下的眼睛,却如同最贪婪的猎鹰,飞速地扫视着一切细节:巡逻士卒的队列间隔与精气神,市集货物的丰盈程度与物价,店铺掌柜与顾客交易时的神情,邺城乞丐极少,且大多被集中在慈济坊附近施粥…所有的一切,都在无声地印证着那些情报的真实性,甚至比情报描述的更加生动、更具冲击力!
接下来的数日,庞统如同一条滑溜的泥鳅,彻底融入了邺城的市井底层。他白天混迹于各色茶馆酒肆、码头脚行,晚上则栖身于城西慈济坊那虽然简陋却温暖干净的暖棚之中。他刻意操着一口略带荆襄口音的官话,以落魄书生“庞德”的身份,与贩夫走卒、落魄文人乃至三教九流攀谈。他出手阔绰(暗中携带了足够的金叶子),请人喝酒,听人诉苦,很快便与几个消息灵通的“地头蛇”混得烂熟。
“听说了吗?东城王寡妇家的三亩上等水田,硬是被大将军府的人用市价一半强买了去!说是要修什么军械坊!可怜孤儿寡母啊…” 一日午后,在一处鱼龙混杂的码头茶馆里,庞统缩在角落,压低声音,对着同桌一个以包打探消息为生的闲汉“包打听”神秘兮兮地说道,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愤懑与同情。这谣言,是他精心编造,细节逼真,足以以假乱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