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四方蛮夷皆受慑服,除了某个近在咫尺的内患以外,总体算是较为平静的,而朝廷的施政大纲自然也是休养生息。
\n
不过刘辩在诏书中强调了,希望州刺史和郡守、县令能够将目光放长远,主动为地方的长久发展而修建水渠,若是钱粮不足可向朝廷请求调拨,朝廷也不会只看最终在任期内完成堤坝之人的名字。
\n
同时也下令地方州郡举荐善水工者,朝廷将重新建立一个正式的水工部门,评估各州郡可修水渠之地,朝廷将参考水工的评估,为各州郡调拨相对应修渠的钱粮。
\n
对于新天子新朝廷的第一封正式诏书,百官们都很欣慰,终于将那个昏君赶下去换上来一位贤明的天子了!
\n
而且实际上百官们对于刘辩这位一口气将中军扩编至四万四千人的天子,还是心存疑虑的。
\n
主要是担心刘辩效仿那位世宗孝武皇帝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但很显然这位贤太子并没有让他们失望,在登基为帝后也是选择了休养生息。
\n
刘辩的第二封诏书,则是将刘宏所创建的侍中寺改革,并将故太子府府僚大多安排进了侍中寺任职。
\n
其实这样一封诏令,并未在朝中引起多大的波澜,就连尚书台都并不在意。
\n
天子特意在诏书中表示,凡在侍中寺任职官员,不可兼任三公九卿及尚书台职位,侍中、黄门侍郎和治书常侍则是被授予平尚书事之权。
\n
何谓平尚书事?
\n
参议尚书台事务。
\n
仅仅只是参议权罢了,连决策权都没有,不过是天子的幕僚机构,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权力,不过是位高权轻。
\n
甚至还有人疑惑,天子似乎对潜邸之臣过于薄待了?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