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城外三十里,有座青竹绕墙的老宅。门楣上"松烟阁"三字已褪成淡墨,檐角铜铃却仍在风里叮咚——那是陈衍的爷爷制墨时,总爱悬一串松枝,说松脂浸过的铜铃,能镇住墨里的火气。
陈衍蹲在灶前,往窑里添最后一把松枝。火星子噼啪炸开,映得他眼尾的皱纹像裂开的墨痕。这是第七窑松烟了,前六窑要么焦了边,要么散了魂,只这窑,他在窑边守了七七四十九天,连灶膛里的火星子落进鞋里,都没察觉。
"成了。"
沙哑的声音惊得梁上麻雀扑棱棱飞走。陈衍摸向窑口,指尖刚触到那团温热,便烫得缩回手——不是热,是凉,像摸着浸在千年井水里的玉。
他捧出那块墨锭时,月亮刚爬上东墙。墨身泛着幽蓝的光,细看竟有松针的影子在流转,凑近些闻,不是寻常墨的苦香,倒像沾了露水的桂花瓣,清冽里裹着丝甜。
"这是...月华松烟?"陈衍想起老辈人说的传说:极北之地的千年古松,若在中秋夜被砍,松脂会凝着月华不散,这样的松烟制墨,能通天地灵。
墨锭突然震了震。
陈衍手一抖,墨"当啷"掉在青石板上。月光里,墨身裂开细缝,渗出点点银芒,像有活物在挣扎。待他再抬头,石板上已立着个穿墨色裙裾的女子。她发间别着根松枝,眉眼比月光还凉,唯独唇色是极艳的红,像刚被人咬破的石榴。
"你醒了?"女子开口,声音像冰锥子掉进瓷碗,"我是你制的墨。"
陈衍跪下来,膝盖磕在青石板上也不觉得疼:"仙子...可是来责怪我私取月华?"
女子垂眸看他,目光扫过他满是墨渍的手,扫过他案头堆成山的废墨,最后停在他眼底——那里有团火,烧得太旺,几乎要把人灼穿。
"你用三年时间,把三百六十块松烟磨成粉;用半年时间,在松烟里拌进自己的血;用整座松烟阁的松枝,烧出最清的烟。"她的指尖轻轻划过他掌心的老茧,"他们说制墨要'轻胶重烟',你偏要加三滴自己的眼泪;他们说'墨成则止',你却在墨里封了自己的半魂。"
陈衍喉结动了动:"我想制出能传世的墨。"
"传世的墨?"女子笑了,那笑像雪地里绽开的红梅,"你可知,墨若有魂,必要以主人的精血为引?你每添一道心血,我便多一分灵,也多一分...馋。"
陈衍没听懂"馋"字里的意味。他只知道,自那夜起,松烟阁的灯总亮到三更。他写字,她研墨;他画山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