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弊端那是了如指掌。在上任之初,乔应甲就想一举扭转陕西官场也是大明官场的各种弊端。
上任伊始,乔应甲就对陕西官场进行了严搜括,清透支,儆官邪,绝贿赂的整风运动,把整个陕西官场搞得是官不聊生。
从未有过地方主官经验的乔应甲,有些过于迷信一省巡抚这个封疆大吏职位的权威了。他完全没注意到,他这个巡抚虽是陕西一省的主官,有着节制陕西三司衙门(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的巨大权力。可具体到巡抚衙门本身,他乔应甲除了拥有一支护卫巡抚安全的巡抚标兵外,却并没有真正的巡抚属官。
在大明,巡抚确实是可以开府建衙的封疆大吏,但巡抚手下的属官,却并不是属于朝廷的编制官员,而是属于巡抚自己所雇的吏。这其实就是大明为了限制巡抚的权力而故意所为。
所以,大多数巡抚的下属,身上挂的正式官身都是别处的官职,对本省官员并无统辖之权。
像方才恭喜乔应甲的幕僚赵庚,他本身的官职其实挂的是工部司务,并非陕西的官员。
也就是说,大明巡抚衙门中其实就巡抚本人是一个真正的官,也只有他才对当地的官员有统辖管理权。
大明巡抚的真正权力,也更多是体现在对三司衙门的掌控上。若没有三司衙门辅助,从法理上讲,大明巡抚是根本无权直接处理地方庶政的。
乔应甲上任伊始就对整个陕西官场开展的整风运动,使得整个陕西官场都开始抱团,与他的巡抚衙门相对抗。
在各级官吏纯熟的阳奉阴违之下,乔应甲的巡抚衙门对陕西各处官府的控制力大大减弱。
天启五年,陕西大旱,流民日渐增多。榆林镇参赞军机的延绥巡抚李云峰上书乔应甲,欲派兵剿杀各地流民。乔应甲认为饥民离乡是天灾所致,不宜动兵,应以安抚饥民为主。但乔应甲想不到的是,他的巡抚令一下,就被陕西的各级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