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柳,名含烟。本是…本是投亲路过此地,不想天色骤变,前路难行,只得在此叨扰公子了。” 她目光低垂,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掩去了眸中的神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人各自寻了角落安顿。崔子玉靠着冰冷的墙壁,听着窗外越来越急的风声,思绪纷乱,功名无望的失落和家境的困窘交织心头。他忍不住抬眼,悄悄望向另一边的柳含烟。只见她并未去坐那堆脏污的稻草,只是静静倚着一根廊柱,望着破窗外昏沉的天色出神。月光偶尔穿透翻滚的乌云,清泠泠地洒在她半边脸颊和素白的衣袂上,使她整个人仿佛笼罩在一层朦胧的光晕里,那身影在昏暗中显得愈发单薄而不真实,带着一种遗世独立的孤寂感。崔子玉心头莫名一动,那身影竟隐隐牵动了他心底一丝难以言喻的熟悉与怜惜,仿佛在某个被遗忘的梦里见过。
夜深了,寒气侵骨。崔子玉冷得牙齿打颤,将包袱里所有能裹的衣物都披在身上,仍觉寒意如同细针,刺透骨髓。他瞥见柳含烟依旧倚柱而立,身影在寒风中显得愈发单薄伶仃,似乎并未感到多少寒意。
“柳姑娘,” 崔子玉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声音因寒冷而微微发颤,“此地风寒甚重,墙角还有些稻草,虽不洁净,或可略挡寒气。姑娘…不冷么?”
柳含烟闻声,缓缓转过头来。月光恰好照在她脸上,那肌肤白得近乎剔透,毫无血色。她唇角牵起一丝极淡、极飘忽的笑意,轻声道:“多谢崔公子挂怀。含烟…自幼体弱,倒不十分畏寒。” 她目光落在崔子玉冻得发青的嘴唇和微微发抖的身体上,顿了顿,柔声道,“公子衣衫单薄,这般苦熬恐要受凉。待明日天光,寻些枯枝生火方好。” 她的话语温软,带着关切,然而那过分平静的语调,在这寒夜里听来,却有种奇异的疏离感。
崔子玉心中疑惑更甚。这女子独行荒郊,露宿破庙,面对寒夜竟如此泰然,实非寻常闺阁女子所能。他强压下心头的异样,苦笑道:“让姑娘见笑了。功名无望,身无分文,如今连这点风寒也熬不住,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语气中满是自嘲与落寞。
柳含烟沉默片刻,忽然道:“崔公子何必妄自菲薄?功名富贵,不过浮云。能持守本心,明辨是非,方是立身之本。” 她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通透与坚定,“譬如…譬如那淄川县丞王魁,纵然权柄在手,富贵一时,然其心术不正,构陷良善,残害无辜,纵然能逃过王法一时,又岂能逃过天理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