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月就开始期待了,昨日周六终于完成了。
早上六点多起床,七点半出发,开车一小时到达目的地。
我们不是最晚的,也不是最早的。
八点四十左右出发,因为星期五的晚上下了雨。
泥泞裹在鞋上,一层一层的,脚重了好几分。
我们这拨有差不多二十人,大人小孩。
一家两口,三口,四口。
我们出发是最早的,沿途田埂上有干农活的老人。
一眼望去,干农活的都是老人。
穿过一段十来分钟的泥泞小路,来到了一座经过风雨兼程数年有些发黑的老石桥。
这里自然是要拍照打卡的,十三对拍照不感兴趣,跟着她游泳的大龄同学一起走在了最前面,我和左爸在后面。
走过石桥左转,是一片葱郁的杉木林,杉木长得又高又直,如同林子里的执勤人员,整齐排列着。
仅供一人行走的蜿蜒小径沿着一条浑浊泛黄的水流,水流看不出流动的方向,上面的绿色浮萍懒懒散散的。
顺着林子往前走,又到了荒废的田坎边,沿着长满杂草的田边往上,一路的桑树多之又多,因为早前下过雨的原由。桑叶和枝头挂着水珠,遮盖着“青红皂白”的桑葚。
孩子们和大人都欢声笑语开始动起手来,每个人多少都得摘下几颗来尝尝。
酸中带甜,十三摘了些都送过来给我。
那位相熟的同学家长说:“你家姑娘真孝顺,她自己不吃,要留着给妈妈。”
这一点我很赞同,虽然十三在某些方面耍性子,但十三的确是个好孩子。
继续前行,十三第一次走这种满鞋子裹满泥的感觉,她依旧跟在引路的方老师后面。
田坎边不好走,登山杖一根给了十三,另一根给了左爸。
最后左爸下田坎的时候还是摔了一跤,两个膝盖全是泥土裹着,我忍不住笑了。
所幸没摔到哪里。
遇到了农人建议走后面的大道,方老师问小朋友的意愿,小朋友说继续走泥巴路。
农人就说:“好好的大路不走,偏要踩一脚泥巴,溜啊,塔不好走啊。”
眼见我们这群人依旧走泥巴路,也是无话可说。
小时候,我也讨厌满裤腿和脚都是泥巴。
乡村田野的气息,风吹过来都是“青青”的味道。
走过田野,终于上了一户人家,想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