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袖中滑出方绣帕,上面用彩线绣着"粟米三担,织锦五匹,问本利几何",针脚间藏着算筹答案。
未时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太后翟衣的凤凰纹上投下光斑。刘妧望见陈阿娇鬓边赤金凤凰簪轻晃——簪尾新缀的南海珠,是西市女户们凑钱买的。殿外忽然传来孩童笑闹声,平阳侯家儿媳带着两个扎丫髻的小姑娘奔入,孩子手里捧着用绣绷改的小甲胄,甲片是染了苏木水的锦缎。
"太后!陛下!"平阳侯家儿媳的银簪挂着"女户教习"铜印,"这是西市'织锦蒙学'的娃娃们做的,说要学霍将军保家卫国。"她身后的小姑娘怯生生展开绣帕,歪扭彩线绣着"太后千岁",边角绣着自画的粟米与织梭,针脚间夹着根断了的绣花针。
陈阿娇突然把孩子揽进怀里,珍珠璎珞蹭得她们咯咯笑:"好!哀家让尚方署给你们铸'女小将军'印!"她从袖中摸出两把金错小刀,刀柄刻着凤凰与兰草,"拿着学刻竹简,将来要像班博士那样,做识文断字的大女子!"
大些的姑娘突然指着陈阿娇的金错刀:"太后娘娘,这刀跟我娘熔盐锅的样子好像!"陈阿娇闻言大笑,拍着孩子的背:"你娘是盐井英雄,比哀家的刀还厉害!"
卫子夫展开《女户蒙学章程》,朱笔圈着"女户子女免费入官学",末页贴着渔阳李氏女儿的歪扭字迹:"我娘说,识字能算清浆洗钱,还能看懂户帖上的红印。"她指着章程插图,画着女娃们用织梭当教鞭,在沙盘上画算筹。
申时更鼓敲过,刘妧望着《边市女商册》,雁门郡妇人用女户名义与匈奴互市的记录旁,画着匹腾跃的骏马。陈阿娇推来叠绣样,彩线绣着女户十二景:妇人在县衙领户帖、姑娘在太学听讲、老妪教孙女认算筹。
"西市绣娘说,要把这些挂到郡驿馆去,"陈阿娇指尖划过银线绣的算筹,"让那些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人瞧瞧,咱大汉女子既能持家,也能拿算筹治国。"她忽然拿起幅绣样,上面绣着班昭站在太学讲坛,台下女学徒举着算筹提问。
卫子夫捧来《大汉女户人才录》,首页是班昭简历,其下王阿莲、柳氏女等名字旁,列着"善冶铁精织锦"等技艺。"张掖郡送来信,"她翻开新页,"有女户用织锦经纬原理,改良了戍卒甲胄的夹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殿外传来细碎脚步声,新选入宫的女官们捧着刻刀竹简来了。领头的南阳女匠人指尖带茧,将刻着"盐井女户"的石印举过头顶:"陛下,太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