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笠翁游世篇(壹)
Part One:功名碎尽文心始 市井谋生盗版猖
崇祯十六年,癸未。
科春闱,放榜日。
贡院墙外,人头攒动如沸水之沫,还未滴落便瞬间蒸发殆尽。
泥泞的地面,被无数双或新或旧的靴履踩踏得污浊不堪,空气中混杂着汗味、尘土味,以及一股绝望与狂喜交织的焦灼气息,刺激着人体内暴躁且亢奋的荷尔蒙。
此时,人群中露出一个脑袋,脸上清秀的五官略显疲惫。此人叫做李渔,彼时尚唤着谱名李仙侣,穿着一身浆洗得笔挺却略沾灰尘的襕衫,挤在喧嚣的人潮里。
他先从榜头那朱砂淋漓的“一甲三名”处寻起,目光如篦子般细细筛过每一个名字,继而转向二甲、三甲,最后不甘心地又在密密麻麻的副榜、同榜中搜寻数遍。
“李仙侣”三字,终是杳如黄鹤,踪迹全无。倒是周遭的喧嚷贺喜声、嚎啕痛哭声,潮水般涌来退去,将他独独晾晒在这片喧嚣的荒漠里,一颗心直坠入那深不见底的冰窟窿。
十年寒窗苦,磨秃的笔头堆成了小山,抵不过榜上一纸无名,呜呼哀哉!他失魂落魄,步履踉跄,如一片被秋风扫落的枯叶,踅回寄居的破庙。那身上的襕衫,此刻皱如咸菜,沾满墙灰尘土,后背一片冷汗浸透的冰凉。
行至半途,桥洞下蜷缩着一位老乞丐,须发如霜,破碗空空。李渔下意识去摸袖中仅余的几枚铜钱,触手却空。
那老乞丐浑浊的眼珠微微转动,竟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稀疏的大黄牙:“小哥……也落了榜?”那洞悉世情的眼神,比任何嘲讽都更刺人。
李渔面皮上一热,低头匆匆而过,只听身后传来老乞丐沙哑的吟哦声:“功名纸一张,浮云遮望眼……不如讨饭郎,自在桥洞眠……天被地作床,浮游人世间……”字字敲在李渔的心头。
连夜,李渔启程回了金陵城。
半年后,天崩地陷的凶信裹着血腥气从京师传来。闯王破城,崇祯帝自缢煤山!大明王朝两百七十余年的江山,竟如纸糊的楼阁,在轰然倾塌中化作了瓦砾。
还没等李渔从亡国的悲伤中走出来,那“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严令,指示着刺骨的剃头担子穿街过巷。剃头匠手中的剃刀寒光闪闪,如同一道道催命的符咒,搞得人心惶惶。
那日,李渔被强按在破庙前的石墩上,冰冷的刀锋贴着头皮迅速划过,青丝簌簌而落。完事后,他抚着自己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