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活得太久,他几个大儿子也没他长寿,必须找最小的幼子继位了,估计继位时至少也是四十好几了。他怕自己的小儿子将来镇不住。
\n
于是乎,在朱和坦八十岁那年,正式退位当太上皇前,他下令彻查了几十年来的铁路各桉,
\n
最终发现好几任户部尚书、内务府总管,都是涉桉数千万两甚至更多,都是吃的铁路、运河建设款项和经营款项。
\n
这些被抓出来的家伙,当然遭到了清算,也吸走了不少仇恨。
\n
而朱和坦痛定思痛,终于决定以后的大明新君,只掌握军权和外交权力,负责保卫国家和对外代表国家。
\n
而内阁负责其他民政内政、工商建设财税,立宪明确,皇帝以后就不管这些了。
\n
但内阁必须给皇帝交足全国的军费、军粮、军需,全国的武装力量的军饷和用度,还是由皇帝名义发放的,他们也只向皇帝效忠。
\n
这也算是被一连串的铁路桉倒逼着,走上了一条类似于普鲁士和德意志霍亨左伦帝国的局部君主立宪之路,或者说是“二元君主制”,大明皇帝的交权程度,还是远远要比英吉利国的君主要轻。
\n
但这样才符合历史的本来趋势,因为华夏毕竟是有长久的专权惯性的,皇帝要是连军权都交出去,那根本不可能活得久,只会天下大乱。
\n
能完全不过问民政和工商建设、让内阁选贤治理,已经是大明的极限了。如果有确凿证据这个内阁非常贪,还做不好事,那皇帝也能用内阁来平息民愤。
\n
大明的权力结构,最终总算是靠着这一招,长久稳住了。
\n
而大明提前主导了工业歌命之后,随着技术的溢出,西方模彷者多多少少也会学到一些,并且加速全球的历史进程。
\n
到朱和坦晚年,大约是17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