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看旁边那个一脸平静、仿佛只是做了件微不足道小事的小学生,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你…你是怎么做到的?这…这程序你现写的?!”
“嗯,”陈默点点头,“数据太大,老爷机内存和硬盘扛不住,就把它切碎,让学习机先嚼一遍,把骨头(冗余数据)吐掉,只留肉(关键特征),再喂给老爷机,它就容易消化了。” **他用最朴素的比喻解释着复杂的数据分治和预处理思想。**
王振邦不知何时走了过来,看着屏幕上完美的三维模型和那台还在哼哧处理的学习机,镜片后的目光深邃如海。他拍拍孙工的肩膀:“老孙,服气不?这就叫‘把烂牌打好’!陈默,干得漂亮!这手优化老设备的本事,比你会做‘小管子’还让我惊喜!”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郑重:“鉴于你展现出的特殊能力,我特批,动力区的这台老爷机…还有旁边那台更老的示波器,以后归你‘保养’和‘优化’了。需要什么工具、零件,列清单给孙工。只有一个要求:别把它们搞炸了,也别耽误正事。” **这等于给了陈默对这两台老旧设备的“生杀大权”和改造权限!**
“谢谢王老师!”陈默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优化老旧设备?这是他前世的老本行!也是最能体现他“重生者+工程师”复合价值的领域!
与此同时,在材料区的角落。
王小磊正对着一个简易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测试台(耐高温钢筒、压力传感器、高速摄影机)流口水。他手里拿着自己卷的硝糖火箭发动机(牛皮纸筒、黏土喷口),跃跃欲试。
辅导老师(姓刘)是个严谨的中年人,正一丝不苟地检查:“燃料装填量?喷口喉径?堵片强度?”
“都…都按默哥给的参数弄的!”王小磊拍胸脯。
“点火准备!三、二、一!”
按钮按下!
“嗤——轰!”
一股橘红色的火焰夹杂着浓烟从喷口猛烈喷出!持续了约三秒!测试台稳稳当当。高速摄影机忠实记录着火焰形态。压力传感器显示曲线平稳。
“初测成功!”刘老师看着数据点头,“比预估推力高5%。小磊,你这燃料配比和卷制工艺,手感不错啊!”
王小磊兴奋得小脸通红:“刘老师!我能试试更大点的吗?用那个…那个铝管!”他指着工作台上几段废弃的小口径铝合金管(航空铝材边角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