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跳动,都让他对“爆震”的理解加深一分。**这枯燥的数据采集和优化过程,在他眼中,比绚烂的火焰更有吸引力。** 这是工程师的本能。
然而,平静很快被打破。这次打破平静的,不是省里的领导,也不是暗处的“探针”,而是陈默自己另一个“无心插柳”的项目——光电探测的延伸尝试,撞上了时代认知的壁垒。
为了提升“蚊子警报盒”的“智能”(区分蚊子和其他飞虫的妄想),陈默把目光投向了生物信号。他模糊记得蚊子靠近时,人皮肤会有微弱电流变化(其实是肌电信号)。科技小组新到了一套废弃的简易生物反馈实验套件(又是“淘汰品”),里面有贴片电极和一台能放大微弱电信号的旧仪器。
陈默立刻“废物利用”。他拆掉电极的贴片,用细铜丝连接,尝试固定在额头上(想监测“注意力”变化?)。然后连上放大器,再接上…一个玩具小马达。他想试试,能不能靠“集中精神”产生的微弱电信号变化,让马达转快点。
这装置被他戏称为“意念头套”——一个用旧布带绑着电极和电线的可笑玩意。
周末,他在家调试。陈雪好奇地凑过来:“哥,你头上戴的啥?天线宝宝?”
“别闹,哥在测试‘意念神功’!”陈默一本正经地胡说,集中精神想着“转快点”。
仪器指针微微晃动,马达…纹丝不动。信号太弱了。
“哎呀,要想着很用力!”陈雪在旁边出主意。
陈默憋红了脸,使劲想…还是不行。
“笨哥哥!我试试!”陈雪抢过“头套”戴在自己小脑袋上,学着哥哥的样子,小脸绷紧,龇牙咧嘴地“用力想”。
突然!马达“嗡”地一声转了起来!虽然慢,但真的转了!
“啊!转啦转啦!哥!我成功啦!”陈雪兴奋地尖叫。
陈默愣住了。他立刻检查线路,发现是妹妹做鬼脸时,一块脸颊肌肉(颧肌)剧烈收缩,产生了较强的肌电信号,被额头电极“捡到”了,放大了驱动了马达!**这根本不是“意念”,是肌肉电信号!**
“什么‘意念神功’,是肌肉在发电!”陈默哭笑不得地解释。他灵光一闪,重新调整电极位置,贴在手臂肌肉上。自己用力绷紧手臂肌肉——马达转速明显加快!放松——转速变慢!
“哈哈!肌肉开关!”陈默觉得这误打误撞挺有趣。他顺手把这个“肌电信号控制小马达”的装置带到了科技小组,想给张铁蛋他们演示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