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有的习惯和利益,遇到阻力是必然的。她耐心地向参与试点的医生护士解释新流程的好处,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使用新的病历卡片,一遍遍地强调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
“我知道大家一开始会觉得麻烦,但请相信我,这套系统运行起来后,会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减少医疗差错,最终受益的是我们自己和病人。”白墨在科室会议上恳切地说道。
为了让大家看到效果,她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将试点科室过去一个月的混乱病历,按照新标准重新整理归档。当一份份清晰明了、信息完整的卡片式病历呈现在众人面前时,对比之前那些潦草难辨、缺项漏项的手写记录,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咦?这么一弄,查找起来确实方便多了!”
“是啊,病人的情况一目了然,交接班也清楚多了。”
一些年轻的、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医护人员,开始认识到新方案的优点。
而在急诊室,白墨亲自坐镇,指导护士进行预检分诊。对于危重病人,立刻开启绿色通道,优先抢救;对于病情较轻的病人,则引导到相应区域候诊,避免了以往所有病人都挤在抢救室门口的混乱场面。
一天晚上,急诊室同时送来了三名危重病人:一个大出血的产妇,一个心梗发作的老人,还有一个农药中毒的孩子。按照以往的混乱情况,很可能手忙脚乱,甚至延误抢救时机。
但在白墨建立的预检分诊和抢救流程下,三名病人被迅速准确地分流到不同的抢救单元,值班医生和护士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展开抢救。白墨更是凭借高超的医术和系统签到获得的急救药品,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最终,三名危重病人都转危为安。
亲身经历了这场高效而有序的抢救后,之前对分诊制度还有些疑虑的急诊科医生们,彻底服气了。
“白医生,你这套法子……真神了!”急诊科主任握着白墨的手,由衷地赞叹道。
试点的初步成功,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开始在医院内部激起涟漪。越来越多的科室开始关注和讨论白墨的改革方案,一些思想开明的医生主动找到白墨,表示愿意学习和推广。
白墨知道,这只是第一步。要将这套体系在全院甚至更广的范围推广,还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但她充满了信心。系统任务的进度条,也在缓慢而坚定地向前推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陆衡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