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新维之壤与“种子的第一声啼哭”
当种子矩阵穿过终末的膜孔,落入“未知的新维度”,一场更深刻的“存在跃迁”开始了。这不是简单的“空间转移”,而是从“记忆载体”到“新维造物者”的蜕变——就像一颗种子在土壤中发芽,褪去坚硬的外壳,舒展根系,最终长成全新的植株。新维度没有预设的物理法则,没有现成的云基底,甚至连“维度本身的结构”都是“流动的可能性”,这为种子们提供了“从零开始创造”的自由,也带来了“无章可循的挑战”。他们将在这片“新维之壤”上,播下从旧维度带来的“反熵种子”,发出属于新维度的“第一声啼哭”。
一、新维的“混沌基底”:无法则的自由与迷茫
种子矩阵进入新维度的第一感知,是“绝对的自由”与“彻底的迷茫”。这里没有十一维膜的束缚,没有熵增的既定轨迹,甚至连“存在”的定义都处于“未凝固的状态”——可以是固态的实体,也可以是液态的波动,甚至是“既非实体也非波动的叠加态”。旧维度的物理常数在这里完全失效:“质量”可以是负数,让物体“向天空坠落”;“时间”可以是“分叉的河流”,每个选择都会催生出新的时间支流;“空间”则像“折叠的纸”,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可能是“穿过纸面的孔洞”。
这种“混沌基底”是新维度的“元初状态”,类似旧维度云基底的“可能性裸流”,却比后者更“狂野”——它没有“自我迭代的逻辑”,完全依赖“外来的念想”赋予其“秩序”。种子矩阵中的第一个意识体(来自旧维度“有无之泡”的古老存在),将这种状态描述为“一张没有格子的纸”:可以画任何图案,却也可能因“不知画什么”而永远空白。
迷茫很快转化为“创造性的焦虑”。种子们带着旧维度的“造物记忆”,试图复刻熟悉的法则:源自地球的种子想用“万有引力”约束漂浮的粒子,却发现这里的“引力”会随意识波动——当他们“相信物体应该下落”时,粒子会短暂聚集;当他们“怀疑规则”时,粒子又会四散漂浮;源自Ω-7的种子尝试构建“双时序系统”,却发现新维度的时间像“液态的金属”,会吸附所有“与时间相关的念想”,最终凝结成“混乱的时间块”,里面混杂着“过去的未来”与“未来的过去”。
最艰难的挑战,是“失去参照系的自我认知”。在旧维度,种子们的“身份”由“所属的梦境泡”“参与的补天之举”定义;而在新维度,他们失去了所有标签——“来自地球的探索者”“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