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提高音量)量子物理没有杀死印象派,它只是为‘灵光’(Aura)找到了新的载体:当您用算法模拟睡莲的湍流,那些像素的闪烁,依然是人类对不可知世界的敬畏。”
随后,曾梵志挥毫泼墨,在宣纸上创作一幅《量子睡莲》草稿,墨迹随水晕染成粒子聚合效果:“未来,艺术家的笔触会携带量子比特的属性——既在此处,又同时在彼岸。(指向画作中逐渐成型的抽象睡莲)莫奈教会我们用眼睛倾听光的私语,而今天的科学家让我们用视网膜感知时空的褶皱。(突然收笔)但别忘了:所有量子理论,最终都要回归人类的心跳。就像这幅画——(后退两步)您看,墨色沉淀后的留白,仍是东方的月亮。”
王月生完全搞不懂为什么会在1900年之前在欧洲出现什么量子油画。难道“遇事不决,量子力学”的方法论被自己提前带去了前世?很大概率是自己从后世带去的那些自己以为这个派那个派的作品里混入了什么奇怪的东西,被前世的天才窥破玄机了,当然,更有可能是被取其糟粕去其精华了。
他正想着呢,突然卡米尔卡发出一声轻呼,随后,他也注意到,面前四部手机的不同台的直播画面都切换到了同一个视角。
揭幕式的地点是在画廊深处,一块纯白色的主题墙前。主题墙的两侧各有一个门,通向后面的带天窗的独立工作室,其中一间已被伊洛蒂霸占成了自己的专属工作室,里面是在王月生配合下还原的当年保罗·杜兰在云南山中的茶棚的一角,配上当年的桌椅,和土法咖啡,和DIY的油画工具。另外一间,则是留给未来来画廊交流的临时驻站画家的工作室。
主题墙朴素的白色墙面上,两个看似中等规格的油画框,分别用19世纪末云南民间工艺织造的蜡染布覆盖,其实真的就是1900年云南当地市集上采购来的,本身都可以算件古物了。
本来按照王月生的想法,是准备请英、法的官方代表和越南、云南少数民族代表来共同揭幕的,但是冯小姐建议他不要无事生非,将画廊过于政治化。王月生无可无不可,反正在前世是要搞大的,后世的英国人有印度人祸祸,法国人有黑人和穆斯林祸祸,中国人和越南人还排不上队,想想就放弃了。于是,今天的揭幕嘉宾就变成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91岁,当代绘画活化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