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之前卡米尔卡调出的、王月生建议换台不看但还没来得及的日本NHK的画面里居然传出了中文的声音,让王月生不禁把头探了过去。里面,中国画家曾梵志正在对克劳德·莫奈的作品《睡莲的量子泡沫》进行点评。先是画作的画面:睡莲池水面被放大至微观尺度:涟漪分解为量子涨落的虚粒子对,花瓣边缘出现霍金辐射的能层,池底淤泥浮现弦理论的卡拉比-丘流形投影,睡莲茎秆由狄拉克海的光子晶格构成。
然后,画面转到曾梵志。他身着深灰色亚麻长衫,指尖夹一支徽墨毛笔,背景是莫奈原作的高清投影与实时粒子模拟动画:“莫奈的睡莲,是光在时间中凝固的叹息;而‘量子泡沫’这个命名,让睡莲从印象派的抒情诗,变成了一封写给宇宙的情书。(停顿,用毛笔尖轻点投影中跃动的睡莲)看这些笔触——莫奈当年用刮刀涂抹油彩时,或许预见了微观世界的混沌?那些看似随意的色块,实则是光的概率云,是波粒二象性在画布上的显影。”
曾梵志调出数字工具,将莫奈的笔触分解为粒子运动轨迹:“莫奈的厚涂法,本质是光的粒子在画布上的碰撞实验。他抹去轮廓线,让颜色在视网膜上叠加震荡——这和量子物理中‘叠加态’的思维何其相似?(指向投影中某片睡莲叶的数字化重构)但莫奈的伟大在于,他让这种科学逻辑回归感性:您看这片叶子的边缘,颜料堆积形成的‘模糊’,不是技术的缺陷,而是对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致敬。(忽然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快速勾画水波纹)中国画论中的‘计白当黑’,与量子泡沫的‘真空涨落’共享同一种哲学:真正的存在,藏在不可见的间隙里。”
曾梵志切换至敦煌壁画中“水月观音”的动态投影,与睡莲量子泡沫并置:“莫奈晚年目翳渐深,却因此捕捉到更本质的光——这让我想到八大山人画鱼不画水,却以留白让观者听见深渊的回响。(忽然提高声调)量子泡沫的‘不确定性’,恰似禅宗说的‘本来无一物’:当您试图观测睡莲的每一寸细节,它便坍缩成经典物理的确定性;但若退后十步,那些混沌的色块突然显露出宇宙的呼吸。《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莫奈的睡莲从未试图解释量子泡沫,但它让不可见的波动,成为了可见的祈祷。”
曾梵志突然转身,背对投影,仅以声音回应:“有人质疑‘量子泡沫’是对莫奈的亵渎,认为科学术语消解了艺术的神秘性。(轻笑)但莫奈自己就是炼金术士!他混合群青与铬黄,让化学颜料在光线下发生微妙反应——这不正是最早的‘材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