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纪念品”,如仿制圣甲虫、莎草纸画,没有当地导游陪同的旅行者很容易被当地小贩纠缠,甚至假扮“文物贩子”兜售伪造古董。
王月生一行观赏完金字塔外部和狮身人面像后,向导带着大家跟其他几拨欧洲游客拼团在沙漠帐篷中避暑兼享用埃及特色的午餐。
帐篷搭建于金字塔东侧沙地,避开正午烈日,可远眺狮身人面像与尼罗河泛滥平原的绿色边际。帆布帐篷顶部开通风口,内铺埃及棉毯,摆放着从开罗酒店租借的折叠木桌、藤编椅。桌面覆盖白色亚麻布,银制刀叉、高脚杯、印有酒店标识的瓷盘,角落放置铜制冰桶,冰块由尼罗河船运至开罗再转运,用于冰镇香槟和葡萄酒。
菜单是欧洲的冷切火腿、法国产罐装鹅肝、腌橄榄、硬质切达奶酪、开罗希腊面包房定制的长棍面包;以及本土的贝都因人现宰烤羊排、椰枣蜜饯、无花果、尼罗河沿岸种植的西瓜。饮品有波尔多红酒、英国杜松子酒、用开罗蒸馏水调配的柠檬水,和饭后的阿拉伯咖啡。
穿白色长袍、戴红毡帽的埃及仆役端送着菜品,食物以银盘加盖保温,防止沙尘污染;冰块包裹干草隔热,维持低温至正午。餐间安排贝都因乐师演奏乌德琴(Oud),舞者表演“旋转苏菲舞”片段,刻意简化了宗教内涵以迎合游客猎奇。
帐篷外设“埃及古董”展台,展现开罗作坊批量生产的圣甲虫护身符、莎草纸占星图,供游客餐后选购。
饭后分发了雕版印刷的“金字塔探险证书”,加盖伪造象形文字印章,供游客收藏炫耀。还有摄影师兜售拍摄“征服金字塔”的照片,使用的笨重玻璃板相机曝光时间长达数分钟,王月生几人实在是提不起兴致来。
下午,向导带几人沿盗墓者通道参观了金字塔内部。在第三金字塔入口处,一个裹着英国陆军制服的老人正在石板上刻字,他的印度侍从举着马灯照亮“1895.6.12”的字样。向导低声提醒别碰那些发黑的塔基石块:“法国先生们上个月刮走三磅石粉做研究,现在每块砖都有士兵数着。”
弯腰钻进低矮的甬道时,骆驼脂火把照出了墙面上层层叠叠的涂鸦:拿破仑士兵用刺刀刻的鸢尾花徽、维多利亚时代淑女用口红写的花体签名、甚至有一串疑似象形文字的赭红色符号——举着火把的守墓人却说那是上周美国游客用番茄汁伪造的。此时金字塔内部通道尚未设照明设施,需携带油灯或火炬进入,且无安全护栏,攀爬需格外谨慎。柯达相机的镁粉闪光惊醒了沉睡三千年的尘埃。法老墓室墙壁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