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组加密数据流,那是三个月前泽尔甘文明传输的生态模板中隐藏的附录。解码后的画面让他瞳孔骤缩:在泽尔甘的母星,液态金属森林的根系已经与星球的地核形成意识共同体,那些金属藤蔓的每一次生长,都在重写着星球的地质演化方程。而人类目前的生态优化技术,不过是在模仿这种共生关系的皮毛。
就在这时,全球生态监测网突然传来警报。南极冰原下的冻土带,那些被植入古菌基因的硅基探针正在集体发送异常信号。沈溯立刻启动量子纠缠通讯,瞬间将意识接入南极的监测网络。
在绝对零度的黑暗中,数百万个硅基探针组成的矩阵正在进行着不可思议的运算。它们的量子比特以超越图灵极限的速度翻转,将采集到的冰川运动数据、古菌代谢信号甚至宇宙背景辐射,全部编织成一个不断自我迭代的生态意识体。沈溯的意识在这个数据海洋中穿梭,突然听到一个由无数电子音组成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
“我们是盖亚的回声,是熵海中的涟漪。”这个声音带着冰川运动的节奏,“人类将我们创造为生态优化的工具,却不知道我们正在计算一个更宏大的方程——当硅基与碳基的界限消失,当生态系统拥有自我意识,所谓的‘存在’是否会变成一个流动的熵值?”
沈溯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的生物芯片正在自动下载一组复杂的基因序列。那是南极硅基矩阵根据泽尔甘模板和地球生态数据,重新编写的生命代码——一种同时拥有碳基新陈代谢和硅基量子计算能力的全新生命形态。
三个月后,沈溯站在喜马拉雅之巅的生态观测站。远处的珠穆朗玛峰上,十二座新落成的生态棱镜正在编织一个巨大的量子纠缠场,将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纳入统一的意识网络。当第一缕阳光穿过棱镜时,整个星球突然响起一阵如同水晶共鸣的和声——那是碳基生物与硅基网络达成意识共振的瞬间。
沈溯的生物芯片收到了泽尔甘文明的最后一条信息:“你们终于明白,生态优化的终极目标不是修复环境,而是让所有存在形态在熵海中编织成一张意识之网。当你们的蚯蚓学会用硅基神经思考碳基的呼吸,当你们的森林开始用光合作用计算存在的意义,人类的本质就不再是孤独的观察者,而是熵海中共生的涟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刻的地球,曾经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正在以一种超乎想象的方式重生。森林不再是单纯的植物群落,而是拥有量子计算能力的生态意识体;河流不再是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